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文化产业稳中提质 新兴业态加速发展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03-03 字体:[ ]

2021年,我市文化产业稳中提质,文化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受上年基数影响,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幅高位开局后逐季放缓,但仍保持在20%以上增幅,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一)文化产业单位逐季增加,服务业贡献突出。近两年,我市加大对文化产业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规上文化产业单位数逐季增加。2021年四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872家,比上年增加102家,分别比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和三季度末增加95家、52家和19家。分产业看,制造业、批零业和服务业分别为312家、134家和407家,制造业与三季度末持平,批零业和服务业分别比三季度末增加2家和17家。

1 (2).png

表1: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分行业情况表

2.png

(二)文化企业经营态势向好,制造业支撑明显。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两年平均增长11.8%。分产业看,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25.3%、12.3%和19.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1.8%、9.7%和13.2%,制造业拉动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74.9个百分点。分大类看,文化产业九大类营业收入“8升1降”。除文化投资运营大类以外,其余8个大类均实现增长,其中,文化装备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4个大类营业收入增幅均超过30%。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实现营业收入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8.0%;文化相关领域实现营业收入4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7.0%。与2019年相比,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投资运营三个大类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两年平均降幅分别为6.5%、0.8%和49.5%。

(三)产业结构优化,产出效率提升。从文化新业态发展来看,2021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中,我市规上单位54家,覆盖其中8个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31.6%,两年平均增幅高于规上企业平均水平19.8个百分点。与互联网、数字经济密切联系的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如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两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3.6% 和48.2%。文化新业态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

从文化企业产出效率来看,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利润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利润率9.0%,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提升2.0个百分点;人均实现营业收入111.7万元/人,比上年提高20.0万元/人,两年平均提高12.3万元/人,文化企业产出效率持续提升。

二、文化产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单体规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着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地区发展不均衡。2021年,海安市和如皋市规上文化产业单位均超150家,启东市仅54家,开发区仅16家,地区间差距明显。从净增单位来看,2021年,全市规上单位比2020年净增102家,其中,海门、如东、海安分别净增31家、28家、11家,为全市单位增加贡献了主要力量;开发区减少1家。从营业收入看,2021年,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为开发区、如东县、苏锡通园区和海门区,分别比上年增长55.7%、27.4%、27.4%和23.1%;崇川区、启东市和通州湾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1.0%、6.7%和13.1%。从营业利润看,开发区实现营业利润28.8亿元,为上年同期的4.8倍;崇川区亏损额大幅下降,仍未扭亏为盈,部分企业经营状况堪忧。

表2:2021年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分地区情况表

3.png

(二)小微企业复苏步伐偏缓。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以小微企业为主。2021年,全市872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中,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数分别为8家、73家和791家,占比分别为0.9%、8.4%和90.7%;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83.6亿元、180.5亿元和376.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9.0%、15.5%和10.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5.5%、10.6%和4.5%。

从单位数来看,小微企业占比超九成,与上年基本持平;从经济体量上看,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应交增值税占比分别为50.8%、30.0%和46.8%,比上年分别下降5.4个、17.5个和2.8个百分点。

(三)规上文化企业覆盖面不足。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产业分为9个大类,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小类156个。2021年,全市872家规上文化企业覆盖了9个大类、93个小类,大类覆盖率100%,但小类覆盖率仅为59.6%,超四成文化行业小类规上单位空白,覆盖率明显不足。空缺率较高的大类是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小类的空缺率达到52.6%,主要包括墨水墨汁制造、电玩具制造、金属玩具制造、儿童骑乘玩耍的童车类产品制造等行业。

(四)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为18.8亿元,比上年下降30.7%。虽然近年来南通出台了《关于促进宣传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意见的实施细则》等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了扶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具体举措,但与省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文化预算支出依然偏低,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依然不够。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融资难、税费高、人才缺乏等问题。

三、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因城施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全市各个板块共同做好抽纱刺绣、红木与雕刻特色文化产业专项调查基础上,积极引导各地找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各地文化品牌。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各地区文化产业共同繁荣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带动区域各版块协同发展。

二是升级业态,大力发展新业态。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与业态逐步改变,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概念与实践层出不穷,基于数字经济的文化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一方面要加大文化新业态相关项目的招引,以大项目引领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借助科技发展和业态创新,培育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娱乐、数字阅读、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走集聚发展道路。

三是动态监测,加强规上单位培育。以年度新增企业入库为契机,加强规上单位监测。对符合文化产业统计范围的投资项目要重点跟踪,在项目前期规划、审批、立项、融资等方面给予服务指导和支持;对已开工项目加强调研,进行“一对一”的重点跟踪服务,促进其增资扩产、转化达产,早日进入文化产业规上单位库。对于各地区,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各地培育规上单位的积极性。同时要大力引导大个体或文化产业单位实现“个转企”和“小上规”,要在税收优惠减免等相关政策上做好协调落实工作。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加大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鼓励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积极出台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