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16 字体:[ ]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基于南通与长三角周边市宜居、宜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南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城市提质转型,着力做大做强做美做优城市,营造精致宜居的品质环境” 的奋斗目标。提升南通人居环境质量,引领城市建设绿色转型,有助于全面提升南通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生态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南通跨江联动、接轨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序推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

一、人居环境的内涵与特征

(一)定义

人居环境泛指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是人类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不仅包括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有形空间,而且贯穿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人居环境是“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环境系统,重点关注人们居住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二)构成

人居环境既包括物质方面的硬环境,比如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也包括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软环境。

(三)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1.绿色协调的生态空间 即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拥有适度的人口密度、优美的自然风光、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环境质量、高投入的环境建设资金以及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

2.“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 即具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就业保障、灵敏的信息资讯,以及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的舒适、健康、高效的聚居环境。

3.科技引领的社会经济环境 即以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持续发展的稳定、安全、公平的社会经济环境,取得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

二、近年来我市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取得的主要成就

2018年6月22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显示,就宜居竞争力指数来看,南通位居2017年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第5名,在江苏仅次于无锡,比浙江宁波高4个位次。2017年如皋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唯一上榜县级市。这表明我市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功能不断在完善,产业结构呈现新格局,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公共服务更加健全,交通环境不断改善,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正在形成。

(一)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以来,南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建设美好南通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物质保障。2017年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经济总量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长三角城市群18市中均位列第七,三产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5%,超过第二产业贡献率 12.6个百分点,服务经济动能不断壮大,成为推动全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主引擎。

表1:2017年长三角18市GDP总量及三产增加值情况表

城市

GDP

三产增加值

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

指标值

(亿元)

位次

指标值

(亿元)

位次

指标值

(%)

位次

上海

30133.9

1

20783.5

1

69.0

1

南京

11715.1

4

6997.2

4

59.7

3

无锡

10511.8

5

5412.2

5

51.5

6

常州

6622.3

8

3384

8

51.1

8

苏州

17319.5

2

8861.7

2

51.2

7

南通

7734.6

7

3712.1

7

48.0

10

盐城

5082.7

10

2261.8

11

44.5

17

扬州

5064.9

11

2327

10

45.9

15

镇江

4105.4

15

1931.8

15

47.1

14

泰州

4744.5

12

2242.3

12

47.3

12

杭州

12556.2

3

7857.3

3

62.6

2

宁波

9846.9

6

4427.4

6

45.0

16

嘉兴

4355.2

14

1911.3

16

43.9

18

湖州

2476.1

17

1175.1

17

47.5

11

绍兴

5108.0

9

2410

9

47.2

13

金华

3870.2

16

2068

14

53.4

4

舟山

1219.0

18

632

18

51.8

5

台州

4388.2

13

2181.6

13

49.7

9

(二)生态竞争力显著增强

南通生态环境治理成绩显著,开启了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三城同创”新的征程,有力支撑“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2017 年南通市作为全国 4 家地级市之一,获得国务院“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表扬通报,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获全省第一。

1.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提升。十二五以来,南通以工业节能节水为抓手,多措并举推进公共机构、社区、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节水工作。2017年万元GDP能耗为0.33吨标准煤/万元,超额完成下达目标任务,能源利用效率全省第二,较十二五末累计下降10.6%。2017年万元GDP水耗为65.9立方米,较十二五末累计下降14.9%。

2.大气治理实效显著。2017年超计划完成567项大气治理重点项目,完成10台10万千瓦以下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市区35蒸吨以下100台锅炉淘汰任务,淘汰黄标车、老旧机动车辆6.3万多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2.9%,较十二五末提升5.2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达到39μg/m3,在长三角18市中与上海市并列第三,省内污染最低,低于全省平均浓度10μg/m3

3.城市绿化水平提升。组织实施增绿、清水、畅通、便民“四大行动”,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7%,省内仅次于南京,较杭州也高出3.6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平方米,分别是上海和杭州的2.5和1.5倍。

4.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连续多年达到100%,2017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9.3 万吨/日,累计处理能力 161.8 万吨/日,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85公里,城镇污水年处理量达到2.2亿立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3.5%,2016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

(三)民生质量得到较大改善

近年来,南通始终把改善民生质量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实施富民增收“五大行动”,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化。2017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较宁波高出11个百分点。

1.失业率处于较低区间。2017年新增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2%,城镇登记失业率较全省低1.2个百分点,较上海低2.1个百分点,除杭州外,均低于浙江其他沿江7市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17年燃气和用水普及率均为100%,跃龙路拓宽改造等十大工程竣工,啬园路快速化改造等十大工程开工。苏通二通道等过江通道列入省级规划,南通动车所纳入盐通铁路同步实施项目。59个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01.6亿元,宁通直达动车开通,地铁一号线项目也已开工建设。

3.文体建设愈发繁荣。2017年全市拥有文化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共计39个,较2016年增加了2个,图书馆馆藏图书630.9万册,较十二五末增长34.1%。2017年承办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等5项国家级以上赛事,市级层面先后开展足球改革图片展、全民健身三项赛、濠滨夏夜等各类赛事活动57个,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体生活。

4.居住消费环境适宜。按常住人口计算,2017年南通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8.5平方米,较十二五末高出1.2平方米,较上海、南京、杭州分别高11.8、11.8和12.1平方米;2017年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1,较十二五末下降0.6个百分点;2017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7,在长三角18市中与苏州等6市并列上涨幅度最小。

5.教育资源不断扩张。2017年南通拥有各类学校1059所,较十二五末增加35所,幼儿园增加了43所;教职工人数达到7.98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4.2%;在校学生数93.7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1.6万人。

(四)创新因子活跃

近年来,南通充分把握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和上海北大门建设战略发展机遇,以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为主线,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提升人居水平创造创新宜业的环境和氛围。2017年通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评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9%,较十二五末提升0.14个百分点。新增省“双创”人才61名、团队7个,均居全省前列。

1.专利创造稳量提质。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量54742件,同比增长35.7%,位列全省第三,长三角18市第6,专利授权量19057件,位列全省第四,长三角18市第8。PCT专利申请量988件,位列全省第二,长三角18市第三。

表2:2017年长三角18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表

地区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专利申请量

专利授权量

件数

位次

件数

位次

件数

位次

南通

988

3

54742

6

19057

8

南京

481

5

75405

4

32073

5

苏州

1570

2

113694

2

53223

2

无锡

376

6

52252

7

28927

6

常州

248

9

33973

8

16423

11

镇江

141

11

33540

9

14825

12

扬州

78

14

32638

11

14214

13

泰州

143

10

31352

12

9849

16

盐城

254

8

31146

13

10017

15

上海

2100

1

131746

1

70464

1

杭州

564

4

75709

3

42227

3

宁波

259

7

62104

5

36993

4

台州

89

12

28071

16

19143

7

舟山

1

18

3649

18

1920

18

嘉兴

81

13

33029

10

18244

9

金华

41

16

28852

14

17444

10

湖州

36

17

28808

15

12025

14

绍兴

42

15

11228

17

2118

17

2.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45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247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50.3%,较十二五末提升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较宁波市高出9.4个百分点。2017年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957人,列全省第三,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04人次。

3.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进程加快。近年来,全市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力度加大,推荐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工程。2017年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达7家,优势企业数达21家,分别占全省示范企业数和优势企业数的22.6%和17.1%,数量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

三、城市转型背景下我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现实考验和挑战

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时代的风口,如何以南通人居环境建设为突破点,认清人居环境建设阶段中的发展矛盾,补齐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短板,是促进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课题。

(一)从均量均衡发展看,经济和创新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不仅看总量和增速,也要关注人均指标的均衡发展水平,从均量指标情况看,南通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升。

1.人均经济财力偏弱

从纵向看,十二五以来,南通人均GDP、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人均GDP从2011年的人均56005元增长到2017年的105903元,年均增长11.2%;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1年的人均5129元增长到2017年的8087元,年均增长7.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人均24757元增长到2017年的42756元,年均增长9.5%。

从横向看,虽然人均GDP等指标从自身角度看发展较快,但相比于长三角周边主要核心市,南通的人均经济指标不尽如人意,各项排名较为靠后。2017年人均GDP、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长三角18市中分别排名第10、12和15位,但我们的GDP总量却在长三角18市中排名第7,人均指标的发展水平与GDP总量发展水平未能同步,人均GDP等单位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挖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表3:2017年长三角核心市经济发展均量指标情况表

城市

人均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

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指标值

(万元)

排名

指标值

(万元)

排名

指标值

(万元)

排名

南通

0.81

12

10.59

10

4.28

15

上海

2.75

1

12.46

7

6.26

1

南京

1.53

5

14.11

3

5.45

5

无锡

1.42

6

16.07

2

5.27

8

常州

1.10

7

14.05

4

5.00

12

苏州

1.79

2

16.24

1

5.88

2

盐城

0.50

18

7.02

17

3.31

18

扬州

0.71

15

11.26

9

3.88

17

镇江

0.89

10

12.89

6

4.54

14

泰州

0.74

14

10.21

13

4.01

16

杭州

1.68

3

13.46

5

5.63

3

宁波

1.57

4

12.40

8

5.57

4

嘉兴

0.96

9

9.40

14

5.31

7

湖州

0.79

13

8.30

15

4.99

13

绍兴

0.86

11

10.22

12

5.44

6

金华

0.64

16

6.98

18

5.07

11

舟山

1.08

8

10.48

11

5.25

9

台州

0.63

17

7.29

16

5.14

10

2.万众创新活力不足

2017年南通专利授权量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仅次于苏州、南京和无锡,但相比人均指标,相对落后。从万人专利授权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指标看,南通每万人专利授权量为26.1件,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6件,分别位列第7和第6位,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91.9%和69.4%,人均指标落后于总量指标,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发展相对不均衡。从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看,2017年南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3.8件,虽然同比增加了5.5件,较全省平均水平也多出1.3件,但横向比较看,该指标在长三角主要核心18市中排名为第10,相对靠后。从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看,2017年南通每万常住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为136人,在长三角18市中排名第14,在校大学生是全社会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表中可以看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最多的南京和杭州,其在校学生数量也是同步列第一和第二,提升南通社会创新度,创造较好的创新人居环境,还得依赖高校在校生资源的带动。

这表明,南通虽然近几年来创新经济得到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人均创新的进度仍然落后于部分周边市,呈现总量和均量不均衡的总体趋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4:2017年长三角主要核心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万人高校在校生数量情况

城市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量

指标值

(件)

排名

指标值

(人)

排名

南通

23.8

10

136.4

14

上海

41.5

4

212.9

7

南京

50.1

1

865.6

1

无锡

35.1

5

161.0

11

常州

28.6

7

260.7

3

苏州

46.2

3

203.6

8

盐城

5.5

18

86.2

17

扬州

9.9

16

183.6

10

镇江

33.3

6

252.0

4

泰州

10.4

15

132.6

15

杭州

47.7

2

517.0

2

宁波

25.9

8

244.9

5

嘉兴

13.7

13

148.6

13

湖州

24.8

9

88.1

16

绍兴

14.2

12

194.2

9

金华

8.3

17

152.3

12

舟山

14.8

11

216.5

6

台州

11.8

14

56.8

18

表5:2017年全省分市每万人口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情况

地区

每万人口(常住)

专利授权量

发明专利授权量

件数

排名

件数

排名

全省

28.4

5.19

南通

26.1

7

3.6

6

南京

38.78

4

12.97

1

无锡

44.31

3

7.39

4

徐州

12.08

12

2.06

8

常州

34.88

5

6.01

5

苏州

49.99

1

10.91

2

连云港

14.04

10

1.11

11

淮安

14.99

9

0.73

12

盐城

13.85

11

1.92

10

扬州

31.65

6

2.22

7

镇江

46.6

2

8.47

3

泰州

21.2

8

2.03

9

宿迁

8.95

13

0.44

13

(二)从环境变化趋势看,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来,全市生态环境依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水环境、自然湿地保护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环境信访事件也层出不穷,有逐年增长趋势,生态保护力度还不够。

1.地表水水况堪忧。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积极实行“河长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河岸共治,实施水污染治理项目210个,水环境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也存在短板。2017年全市地表水省控断面优Ⅲ比例达到67.7%,较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十,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较比例最高的泰州低17.6个百分点,较杭州、宁波分别低24.0和6.8个百分点。

2.自然湿地保护率偏低。有限的土地资源、围垦和基建规模的扩张,使湿地保护正在经受考验,南通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2017年南通自然湿地保护面积18.8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为45.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全省倒数第二,较最高的苏州低13.0个百分点。

3.环保产业发展规模偏小。2017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列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家,实现产值577.13亿元,同比增长9.13%,占全市新兴产业的比重为11.3%。初步形成了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在内的产业体系。虽然我市环保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南通节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仅占全省的7.3%,位居第六。产业布局较为分散,处于自然形成的“原发型”产业集群,除崇川、海安、启东外,其他地区的节能环保企业数偏少,企业缺乏信息交流,规模效应尚不明显。与南京、苏州同类企业相比,我市不少节能环保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然较弱。

4.环境信访总量持续攀升。当前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环境焦虑与局部环境问题的叠加已经成为社会风险的引爆点。2017年全市共受理信访 8046 件,年均增长6.0%。其中涉及水污染 2037 件、大气污染 3958 件、噪声污染 1676 件、 固废污染 111 件、建设项目管理 206 件、其他问题 58 件。环境信访总量的攀升、环境舆情的热度不减,一方面反映当前市民群众对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现状的不满和诉求的日益提高,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凸显出环境监测和应急处置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南通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快与上海先进和高端医疗的对接,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总量都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从总量看,2017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18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37家,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为4.5万人和4.2万张,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9%和16.7%。

但就均量情况看,南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仍然落后于周边其他市。2017年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76张和6.12人,均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5.79张和6.75人),在18市中分别列第9和第14位。

表6:2017年长三角18市每千人拥有医疗资源情况

地区

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

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指标值(个)

排名

指标值(人)

排名

南通

5.76

9

6.12

14

南京

6.26

4

9.13

3

苏州

6.18

5

7.45

8

无锡

6.42

3

7.69

6

常州

5.51

10

7.0

11

镇江

4.76

16

6.39

13

扬州

5.05

14

5.94

15

泰州

5.49

11

5.87

16

盐城

5.41

12

5.58

17

上海

5.84

7

7.77

5

杭州

8.01

1

11.66

1

宁波

4.62

18

9.37

2

台州

4.69

17

6.63

12

舟山

4.9

15

7.9

4

嘉兴

7.42

2

7.13

10

金华

5.78

8

7.32

9

湖州

5.23

13

7.6

7

绍兴

6.06

6

3.4

18

(四)从文化丰富度看,文体建设的层次格局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升南通人居环境,还得从文化、娱乐、体育等多方面着手,丰富市民的文娱和休闲生活,建设高品质文化之城。

从公共文化供给看,2017年,全市拥有各类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39个,仅占全省的6.8%,在沿江市中,省内落后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省外落后于上海、杭州、宁波、湖州等市;全市人均(常住人口)公共图书馆藏册数为0.86万册,省内落后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省外落后于上海、宁波、舟山、嘉兴等7市。

从旅游景区数看,南通拥有A级景区48个,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但4A级景区数仍然落后于众多周边市,品牌景区培育进程仍需加快。

表7:2017年南通市4A级及以上景区个数情况

单位:个

地区

4A级以上合计

5A

4A

南通

8

1

7

南京

23

7

16

苏州

41

6

35

无锡

30

3

27

常州

12

3

9

镇江

9

2

7

扬州

11

1

10

上海

53

3

50

杭州

37

3

34

宁波

32

1

31

台州

15

2

13

舟山

4

1

3

绍兴

17

1

16

从体育承办赛事数看,2017年全市承办的全国及国际型赛事有5项,分别是2017全国沙滩排球大满贯赛、国际排联沙滩排球世界巡回赛“一带一路”系列赛、2017第八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17“体彩杯”国际男篮挑战赛和2017全国男排冠军赛,但承办的国家级以上赛事仍然偏少,赛事格局和层次仍然有待提高,2017国际国内赛事数分别较苏州、常州少70、30项,较宁波、嘉兴分别少52、22项。

四、新形势下南通人居环境建设的转型方向及优化路径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互动发展、宜居宜业宜游更加彰显”的总体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应当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在环保、生态、大气、水质、绿化、社保、文体等多方面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以适应城市居民由小康向美好生活迈进的需要,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城市形象。

(一)人居环境转型的基本方向

  1.从绿色增长向绿色发展转型

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以来,新时期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从绿色增长到绿色发展的转型,既顺应了当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也符合南通当前自身发展的特征。城市发展不仅仅是数量总量的增长,还必须关注质量的提升,以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入手,引领南通城市绿色发展转型,迈入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2.从服务发展向助力竞争转型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原先生态环保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理念已然不适用,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五位一体”、“两山论”等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升级,推动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推动生态竞争力提质升级,切实把南通打造成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吸引真正的高端产业、企业和人才落户南通,赢得城市未来的持续竞争力。

  3.从区域联动向多元共治转型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在这个格局下,南通的人居环境建设,不仅仅需要以区域流动划分的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联动,还需要站在城市管理的更高层面,有效合理地规划、整合和激发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的方方面面的力量。一方面要积极接轨上海、融入上海“1+6”协同发展大都市圈,学习借鉴崇明生态岛建设管理经验,推动长三角生态治理联动一体化,另一方面构建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互动有序的多元共治体系,强化公众在环境治理中的参与力度。

(二)提升南通人居环境质量的路径选择

1.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

    (1)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转型。工业制造业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转型的主要要求,优化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以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化,引导低效率企业逐步退出行业,鼓励优势企业兼并联合和培植新兴产业。围绕智能工厂、智能机器、智能产品的发展需求,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千亿级、500亿级、百亿级工业地标企业。现代服务业方面,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延伸,增强金融、物流等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科级服务和信息服务市场化,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提升制造业的软实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提升休闲旅游、现代商贸、住宿餐饮、健康养老等发展水平,实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突破,建成中国江海旅游门户城市。

(2)挖掘城市沉睡资源,提升城市资源开发利用率

“沉睡资源”,即潜在资源和废物资源。充分挖掘“沉睡资源”,缓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要素日益趋紧的制约。如,瞄准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和上海大都市区副中心城市,按照未来进入Ⅰ型大城市、人口达到1000万的标准,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城市空间资源;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挖掘城市停车场、停车位等潜在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居民)的废旧物品,提高城市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率;借鉴上海的经验,通过合同约定开发商一定比例房地产产品的持有率,促进开发商转型为城市营运商和服务商,与城市共成长,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的利用“流量增效”。

2.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一是大力引进创新高层次人才。加快“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意人才和团队,加快引起和培养一批专业拔尖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领军人才。同时推动产学研高端实验基地尤其是省级以上、国家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吸引跨国公司、知名研发机构和高校来通设立研发中心或者分校,扩大在通普通高校以上学生人数规模,激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活力。

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组织企业家联盟学习、考察,建立“品牌俱乐部”,激活企业家的创新热情,弘扬领军企业的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家通过专利申请和专利升级的方式有效转化创新成果,促进企业从速度盈利型向质量盈利型模式转变。

三是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在南通已有的创新体系基础上进行完善,充分借鉴杭州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以特色小镇、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开放型、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的经验,积极引导扩大创客中心规模,组建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引导社会资源注入相关产业,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3.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完善资源环境管控机制

机制管理方面,一是加快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探索进度,形成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和管理数据库,编制和应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二是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构建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施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对资源环境超载区域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措施。三是加强人居环境宣传教育,加强环境风险信息公开,全方位收集和处理市民诉求,构筑全民参与环保行动体系。

具体举措方面,一是全方位开展精准治污,定期开展地表水环境状况调查,对水环境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继续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加快黑臭水体治理。2017年南通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86.4%,低于南京、苏州、扬州、盐城等市水平,因此必须继续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二是多方增绿,对南通近湿地、陆域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拆除违规建设用地,借鉴深圳经验开建湿地公园,加强湿地景观,突出南通城市湿地特色,提高我市自然湿地保护率。三是积极培育壮大环保产业。推进环境服务业和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借鉴南京、苏州、无锡等市环保产业发展体系经验,加大环保投入力度,集聚优质创新资源,鼓励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建立废水处理、垃圾及废物资源转化、环境检测等领域的研发平台及重点实验室,将环境服务业作为未来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打破当前南通环保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单体规模小的局面。

4.抢抓接轨上海机遇,助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充分利用全面接轨上海机遇,积极推动两地在人才培养、医疗服务方面实现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一是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医学重点人才培育工作,推动医学重点学科、创新团队与上海先进医疗团队纵深合作,举办高层次学术交流,共同合作省级以上重点医学科研项目,不断优化医学人才学历结构,增强医学和护理人才的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二是大力推动医养结合。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推动专业性医养融合机构发展,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信息平台,缩减护理型医疗床位比例,提升治疗型床位比例。三是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应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快便民就医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全市床位优化调配,提高床位周转率,同时适时开放“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不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5.承办高层次文体活动,建设有温度高品质之城

承办多次高层次文体活动,积极开拓江海旅游资源,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城市,进一步彰显江风海韵城市魅力,把南通建设成为有温度的高品质之城。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优质化,比如借鉴苏州经验,分片区建立多功能文体中心,集剧场、文化展览、多功能运动场、群众大舞台等服务于一体,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体需求。二是申办立足南通、面向全国及世界的高层次品牌活动,发展像南通支云一样的职业体育团队,培育赛事、会展、创意文化经济,积极申报承办高层次、高级别的论坛、会展、赛事、节庆、创意活动等,提高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策划和运营能力,提升南通城市开放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三是积极引导旅游与农林业、新型工业、体育、养老、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南通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发展,针对当前4A级以上景区偏少的问题,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江海水上项目、养生、民俗纺织文化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给市民提供观光、游憩、休闲度假服务的同时,也助推南通多产业纵深融合发展。

能源(核算)统计处供稿

执笔:

沙丽丽

核稿:

邵红梅

本期分发: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省、各县(市)区

统计局、市各有关单位、本局各处(室)、存档

印数:18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