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南通市特色小镇培育与创建研究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1-10 字体:[ ]

南通市特色小镇培育与创建研究

摘要: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总体介绍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法分析,认为南通市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具有战略机遇、区位条件、资源优势、良好基础,但也存在起步较晚、产业层次不高、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强规划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业特色、做好政策扶持、优化政务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问题,对策,案例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与其它发展平台相比,它具有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制度供给“活而新”等新要求与特征。特色小镇建设将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江苏省提出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分批培育创建100个左右产业特色鲜明、多种功能叠加、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近年来,南通市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信息技术、高端养老等领域建设了一批特色小镇,提出未来将着力培育创建20个左右彰显南通产业特色、突显江海人文底蕴、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特色小镇。如何有效发挥统计监测服务职能,帮助找准特色小镇功能定位,走出一条差别化、集约化发展路径,助力“两聚一高”伟大实践,将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概况

南通市历来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通过重点区域打造,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带动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在国家、省正式以文件的形式提出培育和创建特色小镇之前,南通市就一致致力于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提出各县(市)区要以重点镇(园区)为载体,打造1-2个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产业、支出产业,这与当前国家、省提出的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的思路是高度一致的,这两年重点支持和培育的重点镇可以视为特色小镇的雏形,对重点镇特色产业的打造、体制机制的完善、生产生活环境的优化也为未来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心镇建设

2012年底,南通市启动市级中心镇建设,充分发挥市级中心镇的区域发展新增长点和城乡发展纽带作用。对19个市级中心镇逐个编制形成了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和综合交通、特色空间、乡村旅游、绿地系统与水环境整治等专项规划,明确了建设规模、功能定位、用地布局、村庄布点等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基本承接到位,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和社会管理“三大平台”都基本建成。2016年,19个市级中心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占全市比重15%、比2012年提高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亿元,比2012年增长40%。

(二)沿海前沿区域重点镇建设

2014年,南通市8个重点镇被列入省“临海城镇培育行动方案”,沿海重点区镇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生产、生活性功能配套日益完善,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区域发展各具特色,角斜镇着力打造以河豚、紫菜养殖为特色的临海生态宜居城镇;洋口镇着力打造以温泉、旅游、渔港为特色的休闲旅游镇;包场镇着力打造以服务临港产业发展为特色的工贸小镇;吕四港镇着力打造以渔港、海鲜、休闲于一体的海洋风情小镇;寅阳镇着力打造集会展、度假旅游于一体的江风海韵小镇和海工船舶基地。2016年,8个重点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1亿元、增长8.2%,占沿海区域比重达36.7%;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7亿元,占沿海区域比重达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增长8.7%,占沿海区域比重达47.9%。

(三)特色小镇建设

今年9月,南通市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创建南通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从市级层面统筹和指导全市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目前在建特色小镇共5个,分别为:海安机器人小镇(新一代信息技术类),如东中天光纤小镇(高端制造类),启东吕四仙渔小镇(现代农业类),如皋氢能小镇(高端制造类),海门足球小镇(健康养老类)。总的看,在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推进机制比较健全

着手建立南通市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市)区作为培育创建的责任主体,建立了具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培育计划。市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正在研究制订具体的支持政策,积极指导相关工作推进。

2.监测体系比较完善

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南通市特色小镇统计指标体系,实行季度通报和年度考核。通过大数据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支持和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

3.产业覆盖比较全面

明确每个细分产业原则上只培育创建一个特色小镇,每个特色小镇选定一个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主攻产业。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洋产业、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及其他产业。

二、南通市特色小镇典型案例

自江苏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南通市进一步加大培育创建力度,部分小镇的特色形象已初步显现,并且涌现了一批比较成功的典型。今年5月,启东吕四仙渔小镇、海门足球小镇入选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一)吕四仙渔小镇

1.小镇概况

吕四仙渔小镇位于启东市吕四港,小镇采用“海洋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通过产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的有机融合,重点打造以海洋生产、水产加工、海洋贸易、海洋渔业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渔业港区和以海鲜美食、文化休闲、主体观光度假为主导的风情旅游景区。建成后的仙渔小镇占地将达3.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5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90万平方米,渔港码头岸线长7663米,可停泊渔船2300艘,规划年鱼货卸港量30万吨。项目总投资60亿元,目前已完成社会公益性投资11.5亿元,其余48.5亿投资分年度逐步到位。

2.主要特色

产业方面,吕四仙渔小镇建设采用“渔业+”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捕捞港口向渔港经济区转型,从单纯的生产功能向兼具旅游功能转型。首先,以海洋渔业产业为主导,立足资源禀赋和渔港特色,推进以海洋捕捞、加工、生产、销售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其次,融合物流、科研、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海洋渔业与新经济模式的充分嫁接;第三,融合海洋文化与吕祖文化,发展休闲旅游、养生文化等旅游功能,辅之于科学的配套设施,形成仙渔小镇独有的产业特色。人文方面,仙渔小镇以海洋文化体验为特色。第一,充分整合“海鲜美食、文化观光、休闲娱乐、商务会展、修身研学、修心康养”等元素,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的全过程,挖掘海洋渔业的文化内涵,打造鲜明的特色文化标识。第二,按照3A级景区标准对小镇进行景区化环境配套,将渔港所有设施从生产性质向兼具观光体验的旅游功能发展,实现海港区位和资源优势的高附加值,促进现代渔业和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仙渔小镇独特的人文气质。

3.建设情况

2016年,仙渔小镇累计投资11.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1100亩。其中,水域工程投入6.1亿元,包括外拓围堤、内港池、风情区项目等;陆域工程投入2.4亿元,包括道路建设、神鲜街土建等。截至2016年底,围堤外拓、内港池建设等都已完成,风情区神仙街土建正在建设中。

2017年,仙渔小镇计划投资1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1200亩。其中,政府基础设施投资2.4亿元,民间投资12.6亿元。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小镇道路建设、观赏型膜结构卸渔棚、神鲜街建设等项目,民间投资目前有两个重点项目,一是吕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及冷库等综合配套设施,计划投入1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二是水产品加工厂,计划投资2.5亿元,计划2017年下半年破土动工。截至2017年6月,仙渔小镇品牌体验馆已建成完工,神仙街土建已完成,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观赏型膜结构卸渔棚部分建成,国际水产品交易中、水产品加工厂、膜结构卸渔棚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海门足球小镇

1.小镇概况

海门足球小镇是入选省发改委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唯一的体育类别小镇,小镇位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謇公湖科教城,小镇打造以体育教育产业为轴心,体育赛事产业为延伸、体育休闲产业为特色,计划总投资65亿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4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

2.主要特色

产业方面,海门足球小镇以体育教育产业为轴心特色,打造世界一流青少年足球培养中心和训练基地、长三角地区足球中心、国际足球人才培养中心及一流的世界足球文化综合体。规划区内将建设足球训练中心、足球教育中心、足球交流中心、足球产业科创园、小镇客厅、足球主体休闲公园等六大分区,打造一条完整足球产业链,推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创新足球产业等全方位发展。人文方面,首先,海门足球小镇聘请球星孙继海为足球小镇的第一任镇长,并将履行镇长职责,依靠其丰富的平台资源,为计划在三年内建成的足球小镇作出贡献;其次,海门足球小镇建立了全面的足球人才培养计划,不仅布局了足球教育中心,还将打造一所足球大学,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国际领先的足球培训、人才培养及教育资源,希望以此打造独一无二的足球教育模式;第三,小镇还建有足球主题休闲公园、康复养老中心、运动康复平台等,将生态游玩、健康养老作为小镇的人文特色之一。

3.建设情况

海门足球小镇由海门市政府联合朗姿珂缔缘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2016年,根据足球小镇一期规划,启动足球训练基地、足球学校等项目建设,其中足球训练中心已部分建成,康复养老中心已基本建成。2017年,足球小镇计划投资13.5亿元,使用建设用地699亩,主要项目包括:足球训练中心、足球教育中心、小镇客厅,分别计划投资2.5亿元、3.5亿元和6亿元,其中,足球训练中心和足球教育中心计划于2017年建成完工。

推进项目建设之余,足球小镇也在全力打造小镇特色文化,今年5月20日,第六届“朗姿珂缔缘”杯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暨“丝绸之路”U14国际少儿足球邀请赛在海门足球小镇揭幕,12支来自全球各地的U14足球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激烈角逐,赛事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相较往届都有明显提升。第六届“朗姿珂缔缘”杯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是海门足球小镇今年举办的28项青少年足球赛事之一,为足球小镇打造独一无二的足球教育模式、培育足球小镇独特文化开启了良好的序幕。

三、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

目前,直接覆盖南通市的国家战略主要有4个,分别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首先,南通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其次,南通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成员、上海“1+6”大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未来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和与上海同城化的进程中打造Ⅱ型大城市。第三,南通是江苏沿海开发排头兵,陆海统筹发展成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让南通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也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多重的“利好”和强有力的支撑。

2.建设上海“北大门”新定位

今年5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意味着南通对接服务上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南通推进与上海协同融合会得到江苏省更多政策支持和行政推动。2019年底建成沪通长江大桥、2021年开通高铁后,南通到上海只需要40分钟左右,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在对接服务上海上,南通市提出着力建设“三个基地”,即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与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完全吻合,各县(市)区可以凭借建设上海“北大门”这股东风,响应“三个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

3.优质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

南通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拥有长江自然岸线166公里、占江苏省14.7%,沿海自然岸线216公里、占江苏省19.5%,滩涂面积307万亩(含辐射沙洲)、占江苏省1/3,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很多重点镇发展都是依靠这些自然资源优势,比如启东吕四仙渔小镇,就是发展的海洋产业,未来,凭借这些优质自然资源,南通的特色小镇可以以“大江大海”为主题,发展更多临江临海特色产业。丰富的土地资源也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要素保障。同时,南通市还拥有6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5个一类开放口岸,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36家,高新技术企业930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45名,对外开放、创新创业环境优越。

4.良好的小城镇发展基础

南通市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小城镇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南通市着力打造的19个市级中心镇和8个沿海重点镇已初具形象,特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气进一步集聚。在这些重点镇发展的基础上,按照特色小镇的定位和要求,进一步集聚和提升,将更有利于打造出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小镇。

(二)劣势分析

1.起步较晚

对比国内同类兄弟城市,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缺乏先发优势。在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的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南通市无一镇入选,2017年5月江苏省发改委公布首批25家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南通只占2席,少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2.产业层次不高

虽然近年来,南通市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入驻小镇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既缺乏知名度高、带动性好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也缺乏科技研发性等高端型企业。

3.政策支持不足

从目前南通市在建的特色小镇来看,南通市及各县(市)区并没有制定相应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措施,而其他兄弟城市在推进特色小镇发展方面,均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该市制定了新增财政收入按比例返还、优先保障用地、优先申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等政策,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扶持。

(三)发展机会

1.城镇化发展趋势

目前,特色小镇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一大重要战略,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浙江省是发展特色小镇的先导地区,从浙江的实践来看,特色小镇已成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推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集聚双创人才的新高地。

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发展

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都制定了关于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并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措施。南通市在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原则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和历史经典等特色小镇3年内要完成项目投资20亿元,这些建设要求凸显政府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视,为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成熟的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近两年,全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兴起,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为南通市等后起之秀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借鉴。特别是浙江省在2015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3年,在全省创建和培育100个左右特色小镇以来,杭州、宁波、嘉兴等地涌现出一批标杆特色小镇,比如,西湖云栖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等,他们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四)发展挑战

1.特色小镇数量不断增多

当前,全国各地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浙江、江苏、福建等省都提出未来三年,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宁波、嘉兴、南通等地级市又提出未来三年,建设20-30个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层层加码,未来特色小镇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多,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化、个性化道路,避免千镇一面、同质化发展,是摆在各地面前的最大难题。

2.管理体制多头现象

按照发展规划,特色小镇是一个“产、城、人、文”有机统一的重要功能载体,兼具产业目标、环境和景观目标、社会和社区发展目标,未来小镇的管理,至少有工商、旅游、镇政府等多个部门介入,很可能形成多头管理局面。

3.政府投融资管理要求更严

2014年以来,国家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文件,要求创新政府投融资运作机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在推动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依靠过去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建设的老路不再可行,需要各地政府更多探索政府投资基金、PPP合作或者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等模式。

四、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对策建议

南通市特色小镇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要坚持围绕“两聚一高”伟大战略和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宏伟目标,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和推进供结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抓手,让南通特色小镇创出水平、建出特色,努力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一)加强科学规划与模式创新

1.坚持规划引领

在全市范围内做好统筹规划,尽快建立由概念到具体、由策划到规划、由整体到局部的总体发展规划,注重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以“多规合一”的思路系统化、高标准规划好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原则上布局在有较好特色产业基础,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具备一定条件的开发园区或小城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2.健全运行方式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以社会资本为主投资建设,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便捷高效的运行方式。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鼓励由特色产业内的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商会牵头,组建多元化、公司化的管理运作平台。政府主要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市场运行监管、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统计数据核报等工作。

3.完善创建机制

坚持以质量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提高特色小镇创建效率。市县层面,不仅要做好特色小镇的规划布局,还要做好企业招引、项目服务、配套保障等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力度,避免出现特色小镇创建推诿扯皮、令出多头、顾此失彼现象。

(二)坚持产业立镇与融合发展

1.加快功能叠加

特色小镇是融合产业、旅游、社区、文化为一体的区域,做好功能叠加非常必要。一是加快产业与旅游功能叠加,通过“产业核心区—工业旅游展示区—旅游区产业成果植入应用”等路径推动融合,进一步开发产业附加价值,开发科普教育、会展观光等衍生产业,讲好特色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故事。二是加快产业与社区功能叠加,坚持“先生态、后生活、再生产”的顺序,加大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配套中心等与产业息息相关的功能配套,为小镇居民提供乐活、乐业、乐居的社区空间。三是加快产业与文化功能叠加,通过产业内涵挖掘促使历史文化与产业接续,既保留地域特有原生文化,又培育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提供小镇适宜创新创业的土壤。

2.塑造产业特色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做出产业的特色,更是特色小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坚持产业立镇,就是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有潜力、最具成长性的特色产业,打造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因此,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不能简单模仿和照搬照抄,必须明确定位、科学规划、建出品牌。南通市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纺织服装、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享誉海内外,目前正在着力构建“3+3+N”现代产业体系(第一个3是高端纺织、船舶海工和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第二个3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N是指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产业),未来要围绕这些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形象、有竞争力的特色小镇。

3.增强项目支撑

产业发展必然要依托大项目的带动,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用足用活用好特色小镇这块“金字招牌”,做好招商引资、基础配套、要素支撑、政务服务等工作,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为特色小镇发展增强后劲、提供支撑。自2016年以来,南通市掀起了新一轮项目建设的热潮,一批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各县(市)区应更好地将项目落地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通过项目推动特色小镇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与要素保障

1.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南通市及各县(市)区应尽快针对特色小镇发展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包括产业、用地、税收等政策。同时,特别要注重因镇施策、一镇一策,建立保障重点、更具弹性的政策支持体系。比如,在税收政策方面,要进行差别化设置,对于金融、信息类小镇,可实施期权式奖励政策;对于投产期较长的装备制造类小镇,可实施五年全额财政收入奖励;对于旅游类小镇,建议实施五年创建期内全免、后两年减半返还。

2.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依托南通市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的契机,进一步营造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孵化和培育更多创新主体,吸引更多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落户特色小镇。支持特色小镇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前沿科研服务和技术支撑。加快示范性众创社区建设,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全过程创业服务。

3.加强各类要素供给

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各地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的供给不足。在土地供给上,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海陆使用权转换登记、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补改结合、盐碱地快速改良等系列创新举措;在资金保障上,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贷款向特色小镇倾斜,探索出台特色小镇专项资金补助办法;在人才上,继续落实好南通市“人才8条”新政,努力形成多层次、复合型、高效能人才体系。

(四)完善考核机制与有效服务

1.建立健全考核办法

首先,要注重长、短期相结合,根据小镇的产业类型与发展路径,对考核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动态调整,前半段着重考核投入建设情况,后期注重产出情况、特色内涵与社会影响力。其次,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建立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等级评定时分类排序。第三,适当降低项目投资考核要求,减少硬性指标设置,加强社会影响力、融合发展等新型指标体系研究,探索建立开放式的考核体系。同时,适当延长特色小镇创建时间,防止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造成特色小镇建设水平降低。

2.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沉到小镇,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推进审批标准化、扁平化、便利化,优化证照联办、联合审图、多评合一等流程,健全预审查、帮办代办等服务机制。各相关单位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殊事项要将“绿色通道”升级为“特别通道”。

3.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保障,南通市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但特色小镇大多处于城郊接合部或者边远山野,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要特别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探索推行智慧化、封闭化管理,特别是旅游功能强的小镇,在安全生产、工艺保密和游客人身安全等方面要更加引起重视,采取更有力的保障措施。

综合统计处供稿

执笔: 韩文君

核稿: 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