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增加居民收入 完善民生保障 扩大有效供给 促进县乡消费提档升级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8-02 字体:[ ]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激活县乡消费“蓝海”,对于有效扩大消费市场、促进消费提档升级、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县乡”泛指除南通市区之外的所有区域。涉及消费的一些指标,如人口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等,在现行的统计制度下没有镇区的数据,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采取微信问卷形式对启东市、如东县等地的居民进行了线上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22份。

一、县乡居民消费情况

“十三五”期间,南通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6%和51.4%,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8%,财政民生投入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基础不断厚实,消费市场不断繁荣,消费档次不断升级。

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乡村增速快于城镇。从总量看,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0.4亿元,其中城镇市场2967.6亿元,农村市场402.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6.8%、6.8%和7.6%,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农村市场发展增速较快。

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消费层级升级明显。“十三五”期间,南通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7.7%和8.6%,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分别为4.7%和6.1%,其中用于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14.1%。

微信图片_20210802093057.png

                               图1:“十三五”期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

消费环境极大改善,消费方式接轨城市。随着村居环境整治、物流渠道下沉、消费品下乡等政策的实施,县乡的消费供给更加多样、消费保障更加全面,问卷中选择对消费环境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镇区和农村居民占比分别为66.8%和62.0%。同时消费方式也逐步与城区接轨,选择将网购和超市购物作为主要消费方式的镇区居民占比为74.7%和53.4%,农村占比为59.3%和62.2%。

二、影响县乡消费发展潜力的因素分析

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准确把握各影响因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才能为激发消费潜力找准路径。经过调研分析发现,扩大县乡消费的有利因素有: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收入渠道更加多元、收入预期较为乐观。不利因素有:居民收入不平衡、民生保障有待加强、劳动人口占比减少、养老托幼负担增大、消费习惯偏保守、消费意愿不强。

(一)居民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是影响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收入与消费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性。

从收入总量看,镇区与乡村差距明显。问卷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5万元以下)占比农村高于镇区11.3个百分点,高收入家庭(20万元以上)占比农村低于镇区10.3个百分点。农村三分之一的家庭年收入在5-10万之间,镇区三分之一的家庭年收入在10-20万之间。城乡居民收入比虽然在逐步减少,但仍然超过2:1。

                              县乡居民家庭收入分组占比情况(表1)

微信图片_20210802093245.png

从收入结构看,居民收入仍然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为主。问卷中,家庭收入来源中选择上班打工的占92.1%,选择种植业、养殖业和做生意的占21.2%。“十三五”期间,四项收入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度发生了较大变动,农村的经营性收入贡献度下降明显,城镇的工资性收入贡献度下降明显,而城乡的转移净收入贡献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居民四项收入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度(表2)

                                                                           单位:%

微信图片_20210802093411.png

综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涨,但增速有所放缓;农村收入快于城镇,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居民收入更加多元和可持续,但抵御风险能力仍需加强。

(二)民生保障

民生保障不仅会直接影响当前消费,还会通过各种相关途径间接影响到未来的消费。

从民生保障现状看,“十三五”期间全市大力发展和改善民生,2020年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超8成,城乡低保全市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统筹,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问卷显示,有59.7%的认为住房消费市场现状亟需改善,有57.0%的认为在大病重症、特殊药品报销上还需改进,有53.4%的认为养老方面压力很大。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19年全市户籍人口中,18岁以下、18-60岁、6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1.54%、57.17%和31.28%,与2015年相比,分别提高0.2个、降低4.2个、提高4.1个百分点。生育政策的放开并没有给南通的人口结构带来预期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率仍然超过了30%,但增长的步伐有所减缓。

                                    南通户籍人口年龄结构表(表3)

微信图片_20210802093540.png

综上,民生保障已基本做到应保尽保,但在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仍有过半数的居民感觉到压力较大;劳动人口占比降低、人口抚养比增大的现实,必然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欲望。

(三)心理预期

消费心理预期是指公众对社会经济前景的一种预测或期望,心理预期会直接决定消费行为。

从收入预期看,问卷中选择未来两年家庭收入会稳步提高的占63.4%,选择大幅提高的占7.4%,选择维持现状或有所降低的占29.3%,正向选择占比为70.8%,县乡居民对近期的收入预期处于良好的水平。

从支出预期看,问卷中选择未来两年的家庭消费会稳步提高的占47.4%,选择大幅提高的占11.4%,选择维持现状或有所降低的占41.3%,正向选择占比为58.8%,低于收入预期12.0个百分点。

从收支现状看,当前居民的消费率已经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问卷中选择入不敷出的占11.7%,选择收支平衡的占30.0%,选择结余较少的46.7%,选择结余较多的仅占11.7%,有较大消费潜力的家庭占比偏低。

从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十三五”期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为正增长,年均价格指数为102.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为101.8,消费品价格为102.7,物价的上涨与收入增速的下降,会影响消费预期。同时实物价格平均指数高,将导致实物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持续提升,也不利于消费升级。

综上,县乡居民的收入预期好于支出预期,受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以及消费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居民消费必然会倾向于必需消费,从而减少享受消费,减缓消费升级的步伐。

(四)消费习惯

消费习惯是指消费主体在长期消费实践中形成的,对一定消费事物具有稳定性偏好的心理表现,对人们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消费注重因素看,最在意性价比的占43.4%,最在意产品质量的占35.2%,最在意价格和品牌的只占17.2%和3.2%。县乡市场单纯地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的时代已经远去,高端产品的品牌效应暂未形成,主流产品应当是质优价优的大众消费品。

从消费理念看,认同量入为出的占60.8%,认同省吃俭用的占26.7%,而认同超前消费的只占2.9%,年龄越大选择计划消费、能省则省的占比越大。存款用途按占比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为子女今后做打算、存起来备用、养老、消费和投资。

从消费意愿看,选择收入小于必需开销不能消费的占比10.6%,留着以备将来之用而不敢消费的占50.5%,选择因缺少满意的商品服务而不愿消费的占11.2%,选择没有压力自由消费的占27.8%,选择不敢消费、不能消费和不愿消费的合计占比超过七成。

综上,品质和性价比仍是消费市场的主流,县乡居民对超前消费的认同度不高,存款主要是为了保障未来,消费意愿有待提高。

三、壮大县乡消费市场的意见建议

激发县乡居民消费潜能的关键,不是简单地刺激消费或透支消费,而是要解决制约消费持续增长的结构性问题。

(一)打牢消费基础,让县乡居民能消费

只有居民收入增长了、腰包鼓了,才有进行消费的能力和本钱。政策上要兜好底。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提振整体消费信心。产业上要铺好路。要全市一盘棋地营造好投资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配套产业,在构建合理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地开展招商引资。技能上要扶上马。多样的产业有多样的用工需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主动对接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本地居民能够在家门口上班。同时营造好引人留人环境,让更多的人在南通工作生活。

(二)增强消费底气,让县乡居民敢消费

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即便有了钱也会储蓄起来不敢花。只有织牢社会保障这张大网,才能解决有钱不敢花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的底气。要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报销比例,特别是重大疾病、慢性病用药的报销比例。要完善养老体系建设,大范围推广长期照护险,高水平推进集中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有效衔接。要以创新性的举措解决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房价收入比过高等问题,只有让家庭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成本降下来,县乡居民才能有底气消费。

(三)激发消费动力,让县乡居民愿消费

能消费、敢消费的直接体现就是愿消费。让老百姓产生消费的动力,首要的就要扩大有效供给,多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灵活开展汽车、家电、家具、家装等消费品下乡活动,以优质低价的商品打开县乡市场。其次要完善消费环境。以扩大县城及镇区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快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交通便捷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使乡镇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解决偏远农村没有独立快递网点、没有正规商超的问题,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购物。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确保产品和服务供给高质量,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