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2-15 字体:[ ]

统计分析

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践行“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效效益持续提升,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平稳协调。

一、总体情况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27亿元,增长7.2%,位列全省第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2亿元,增长2.6%;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086.5亿元,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8.8亿元,增长9%;进出口总值2542.9亿元,增长7.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321和22369元,增长8.3%和9.3%;居民消费价格增长2.3%;城镇登记失业率1.7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8%;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一)产业发展平稳有序

业生产稳中略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23亿元,增长2.9%。粮食面积803万亩,下降2.2%,亩产420公斤,增长0.8%;全年生猪累计出栏349.1万头,存栏230.6万头,分别下降2.3%、13.1%;家禽累计出栏9827.7万只,存栏4260.6万只,分别增长0.7%、4.9%;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20.3%、7.3%,增速比上年分别提高4.1、3.5个百分点。服务业平稳向好。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39.8亿元,增长8.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五大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26.2亿元,增长17.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三驾马车”稳健发力

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其中,工业、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0%、9.6%,民营投资增长10.8%。消费市场总体稳健。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88.8亿元,增长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3。其中,城镇、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长9.0%、8.9%。出口降幅收窄。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542.9亿元,增长7.7%;出口总值1676.9亿元,下降0.9%,下半年以来我市出口降幅持续收窄,与上半年相比降幅收窄4.9个百分点。

(三)“三个口袋”不断充实

居民收入保持快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2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9元,别增长8.3%、9.3%。企业利润稳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5.3%,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小幅增长。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2亿元,增长2.6%。

二、主要特点

(一)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7:46.9:48.4,保持“三二一”格局,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48.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效调整。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比重达60.9%,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过半,达50.6%;出口结构积极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达71.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5%,快于全部出口10.4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达13.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持续开展“263”行动,“三河三行业”、畜禽养殖污染、化工园区整治等工作深入开展,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煤改电、煤改气等减煤工作有力推进。在此基础上,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创新转型步伐加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9家,比上年增加26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工业“3+3”产业产值增长13.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8.4%,智能装备业增长17.1%。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服务业五大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7.2%,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1%。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471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9家,列全省第4。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8万户,新增私营企业3.4万家。

(三)质态效益稳步提升

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在执行国家减税政策的前提下,全年实现税收收入504亿元,增长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3.1%,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不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超千亿元,达1165.6亿元,增长2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8.3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上年扩大2.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能耗增幅回落,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下降4.8%,降幅较上年扩大2.2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5万亩,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近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年末家庭农场4188家,其中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家。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全市共实现农产品出口总值8.04亿美元,增长3.6%。生态环境向好。全年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9.7%,居全省第1位。

(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居民收入增长全省领先。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增幅位列全省第2。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9.3%,分别位列全省第6、第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7:1,同比缩小0.02。居民消费升级特征更加突出。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87.2%,增幅比上年提高52.1个百分点;随着传统消费热点商品需求步入阶段性饱和,消费热点逐步向服务消费领域倾斜。全市生活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6%,快于全部服务业10.3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1.78%,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

三、存在困难

(一)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与2017年相比,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下行趋势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低于上年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低于上年2.2个百分点,投资、消费、进出口增幅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分别低0.1、0.1、8.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比上年低1.8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二)实体经济仍然困难

工业企业经营压力不减。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0.8%,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受经营压力影响,今年以来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呈持续下降态势,全年工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5.3、116.9,较上半年分别回落8.4、7.6个百分点,显示企业信心下降。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与民生相关的居民服务修理、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等行业企业数占比仅8.3%,营业收入仅占4.1%;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收入的比重仅达4.6%和3.1%。

(三)投资大项目支撑乏力

从项目个数看,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923个,比上年减少13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6个,比上年减少143个。从完成投资额看,全年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下降9.3%,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下降32.5%。

综合统计处供稿

执笔:韩文君

核稿:汤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