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先抑后扬 稳步向好 存在问题仍需关注
——2020年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1-27 字体:[ ]

年以来,全市上下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统筹推进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持续强化“四上”企业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单位拉动有力,服务业经济持续稳步恢复。但单体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商务服务和娱乐等行业恢复缓慢等问题仍需关注。

一、主要指标稳中向好

(一)营业收入增速逐月攀升。1-11月,全市146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完成营业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13.4%,分别较1-8月和1-5提升6.5和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单位数、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营业收入总量居第5位。

1.png

(二)企业效益逐步好转。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65.1亿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8月和1-5月分别收窄17.2和26.6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起到稳固支撑作用,分别拉动全市营业利润增长8.4和3个百分点。

2.png

(三)就业形势稳中向好。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5.9万人,同比增长11.2%,分别较1-8月和1-5月提升5.8和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111.5亿元,同比增长9.1%,分别较1-8月和1-5月提升4.3和8.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经济运行彰显特色

(一)新增企业拉动有力。截止11月,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0家,占全省36.4%,居全省首位,较第二位的徐州多61家。1-11月,全部新增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7.9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企业数最多且拉动力最强,新增49家,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

3.png

(二)新兴业态发展壮大。疫情促使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兴行业较快增长,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为21.3%,分别较1-8月和1-5月提升8.9和15.5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为27.4%,分别较1-8月和1-5月提升13.7和15.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在外卖配送等新业态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为47.9%,分别较1-8月和1-5月提升6.3和5.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4个百分点。

(三)重点行业贡献突出。1-11月,营业收入体量较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大重点行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40.1亿元、182.7亿元和132.1亿元,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77.9%,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75.1%,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拉动3.9、3.1和3个百分点。

(四)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大。1-11月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研发费用的企业较同期多43家,研发费用合计2.2亿元,同比增长61.4%,分别较1-8月和1-5月提升11和25.7个百分点。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单体规模偏小。1-11月份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产出为576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84万元,特别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教育业单位产出较小,分别为1754万元、2093万元和2587万元,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24万元、772万元和1037万元。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新增单位数来看,截止11月,四县(市)新增117家,是市区的2.2倍,其中,海安、如东和如皋新增单位数合计占全市的62.9%。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来看,1-11月四县(市)同比增长20.5%,高于市区增速10.2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从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结构来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偏低,1-11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15.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8.8%,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和4.8个百分点。

(四)商务服务和娱乐等行业恢复缓慢。1-11月,全市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2%,较1-8月提升5.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较1-8月收窄9.5个百分点,收窄幅度低于全省6.7个百分点。从全省位次来看,1-11月,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居全省第8位和第6位。

下一步,需持续强化“四上”企业培育,做好达标企业入库纳统工作,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文创产业、健康服务、总部经济、互联网经济、在线教育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突出主城区示范引领功能,扎实推进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后劲,推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服务业统计处供稿

执笔:苏在荣

核稿:唐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