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根据省统计局统一部署要求,南通市统计局通过走访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从人力资源企业、中等职业院校和院校学生三种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当前中职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市市场对中职毕业生满意度较高、稳岗率良好,但围绕工作经验、工作岗位、薪资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仍待解决。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南通市现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16所,在校学生数25283人,技工学校11所,在校学生数27594人。本次调研选取了为中职毕业生(含技校)提供就业服务的人力资源企业10家、中等职业教育院校5家,涵盖技工院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的学生969名。参与调研的学生中,在校生占比42.7%,已毕业、正在找工作占比31.3%,已就业占比26%。
二、我市中职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基本情况
(一)从人力资源企业“见市场”:虽招聘少,但满意度较高
从调研结果看,10家人力资源企业中,6家企业招聘人数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占比在20%及以下,2家在21%-40%,仅2家在41%-60%。市场对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整体质量满意度处于满意和一般对半开。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与其他渠道就业人员相比,优势在于校企合作招聘有保障、年龄相对较小、精力充沛、有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但劣势也相对明显,职业稳定性差、缺少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差、对薪酬要求很高。据人力资源企业判断,未来几年内,制造业、科技业、物流业会有较大的劳动力缺口,而金融、教育行业将供过于求。
(二)从中等职业教育院校“见教育”:深造多,稳岗率良好
在5家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看来,教师数量均能满足教学需要,且学生整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其中2家今年学生整体就业率预计比往年有所上升,3家基本持平,对毕业生就业预计持乐观态度,对职业教育前景非常看好。学校设置的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两个专业大类分别为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毕业生去向占比较高的前两位中,5家学校均选择了继续深造(例如参加高考/就读职业大学),3家选择了就职于学校推荐或合作岗位,2家选择了自主择业/灵活用工。学校校企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带动就业效果较好,但因升学率提高,参与企业招聘的人数逐步减少。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见前景”:多数升学,近半就业
969名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创业教育、实习时长满意度较高,学生认为学校安排到企业或工厂进行跟班学习、实操学习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一学期30天以内、30-90天、120-180天、90-120天及未实习,占比分别为34.7%、29.8%、18.2%、12.8%、4.5%。414名在校生中,68.4%的在校生在毕业后想要升学深造,26.3%想直接就业或自主创业,但对于毕业后是否从事本专业工作,66.7%的选择了是,13.5%选择了否,其余对未来还不明确。555名毕业生中,仅45.4%的学生已就业。毕业生多认为,影响工作选择的主要是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氛围,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在校期间通过校企合作,取得的实习及社会实践经验、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服务、多种专业的校园招聘会可以为就业提供很多帮助;找工作渠道由高到低分别为:亲戚朋友介绍、校园招聘、校外招聘会和人才市场、浏览招聘信息、网站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问卷调研来看,中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目前供需矛盾仍是主要问题。毕业生认为影响工作选择的重要原因中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氛围、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空间分别占73%、65%和54.1%;认为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中选择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岗位信息获取渠道少的占65.2%,社会认同感不强,存在学历歧视占48.5%,学校专业技能教学实用性不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占38.7%。
人力资源企业认为“招工难”的主要原因选择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较少(例如专业性较强)分别占70%和40%;认为影响企业招聘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中应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更自由的职业、技工院校毕应届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企业多对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不太满意分别占60%、30%和30%。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仍有差距
工作经验、技能水平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至关重要。问卷显示,从人力资源企业角度来看,影响企业招聘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中,应届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占大头;学校的教育和现实工作有脱节,理论多,实操少导致应届生就业后不能尽快上手工作。10家人力资源企业中,7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最需要改进的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6家认为影响企业招聘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主要由于应届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更自由的职业; 5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与其他渠道就业人员相比,劣势在于职业稳定性差,三个问题均居首位,职业素养还需要学校注重引导。
(二)工作岗位与现有技能水平较难匹配
当问到就业过程中的困难时,63%的毕业生认为是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岗位信息获取渠道少,48.5%的毕业生社会认同感不强,存在学历歧视。但问卷显示,多数人力资源企业认为当前市场存在招工难问题,且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较少(例如专业性较强)是招工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部分人力资源企业认为,整体来看,就业市场中仍缺乏一线技术工人(注:技术工人是指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务人员)。一方面企业缺乏技术性人才,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缺少工作岗位,企业招聘岗位及渠道仍需增加。
(三)薪资现实和学生期望存在落差
已就业学生中,就业之后的月均薪资水平(包括奖金、补贴、缴纳五险一金等税前全部收入)多数处较低水平,46%处2000-3999元,37.3%处4000-5999元,7.1%不足2000元,5.6%处6000-7999元,超8000元的仅4%。学校认为目前中职毕业生稳岗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就业岗位工资水平较低。而10家的人力资源企业中7家在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中选择了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过于不同的观点显示出,现阶段我市技术人员的薪酬与能力的匹配程度或许存在不合理。加之,现阶段我市尚未出台惠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补贴,薪资水平仍需调整。
四、对策建议
问及对现阶段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及现阶段国家促进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和建议时,有近一成的受调查学生提出了意见或建议。普遍提出三方面诉求及期盼:一社会层面。升监管力度、涨薪资福利、降物价水平、促就业政策、强社会认可、扩就业范围;二院校层面。实践教学同步走、贴近工作岗位、学习内容常更新、关注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教育、设备更新、多实践、重学习、实习工作优质化、实习频率提升、毕业合作丰富化、食堂降收费、开放升学机会;三企业层面。增招聘会、添就业岗位、拓招聘渠道、扩实习机会。
(一)强政策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政策倾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加大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让企业更多招聘人才;二是出台惠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补贴等政策,当今社会,重人才毋庸置疑,但人力资源也不可忽视,只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托底,人才才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共同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扭转“职业教育=差生教育”观念,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提高生源质量,同时,加强技术工人的激励评价,营造技能强国的良好氛围;四是政府牵头,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充分融合,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模式共同培养适岗人才。
(二)重学习
一是各类教育不分家,实现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协同,激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创融汇”“职普融通”的“三融”活力,以产教融合优化技能型人才培养,以数字化赋能加速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二是更侧重技能的培养、发展技术性人才,提高实操能力,切实体会一线工作,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同时要多加强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等职业素养的培训,多开放专升本等升学名额;三是随着产业升级和发展,终身学习职业技能是刚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行发展,要让普通工人系统学习和实操实训,不断提升技能。
(三)促就业
一是政府部门需要调动行政内部的发展资源,积极构建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小企业借助于平台不断扩大自身的经营市场,提供更多岗位,同时政府引导企业就近招工,降低招、用工成本;二是企业可以根据订单的淡旺季需求,针对性的保持现有人员的稳定,增加或开通灵活性用工;三是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人才管理,提供合理的工资薪酬,同时并完善招聘流程,通过多种渠道来吸纳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