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南通民营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11-18 字体:[ ]


2018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1月末李克强总理亲临我市考察时强调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给民营企业送来了极大的鼓舞。在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省委娄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和宽松环境。南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数占比近八成,经济量占比近七成,民营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现阶段重新审视并研究南通民营工业发展与结构,对全市工业经济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谋求高质量发展,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民营工业依据《江苏省民营经济统计制度》规定的除国有、国有控股、集体以外的所有内资企业,数据来源为南通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

一、南通民营工业发展历史

(一)先贤创立现代实业,发轫南通本土民营工业

百多年前,先贤张謇凭爱国之心,开风气之先,以实业救中国。1898年,大生纱厂在通州城西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建成投产。1904年,大生二厂投产,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大生一厂、二厂连年赢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赢利高达380多万两。随着资本的积累,张謇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实业领域不断开疆辟土,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天生港发电厂等一大批实业相继在通创立,最终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农工商企业的民族资本集团,成为近代中国民营企业成功的典范。南通自此奠定了现代工业发展基础,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为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积淀了深厚基础、带来了深远影响。

(二)改革开放勇立潮头,民营工业从星火到燎原

四十年前,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民间工商业潜力迅速激活,不断发展壮大。从农村解放出来的大批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集体、个体以及私营企业不断涌现,到1983年,乡镇集体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同一时期,叠石桥地区兴起了我市第一个大型私营商品交易集聚区,南通民营经济的星火开始燎原。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发表后,全市上下明确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攻坚克难。1995年,全面推进以股份制改革为中心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民营工业高起点参与市场竞争打开了广阔空间,一批改制、引进和新办的民营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2000年全市五百万元规模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

(三)争创民营第一大市,民营工业获黄金发展期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南通市提出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目标后,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全市民营工业解放思想、谋势而动、抢抓机遇,生产得到充分发挥,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南通成为全国第三个私营企业超10万家的城市。2018年全市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占比分别为0.2%和0.1%,与1978年相比比重分别下降了60.7和36.6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更加注重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开放的良好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更趋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

二、南通民营工业现状特点

(一)现状分析

1、从总量看规模

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目标以来,南通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2013至2018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幅为12.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年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8.6%。与2013年相比,民营工业产值总量规模增加了285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

2、从效益看活力

近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民营工业的经济活力得到不断释放,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43.8亿元、利润总额779.2亿元,企业亏损面6.9%,亏损面分别低于规上企业、“三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1.2个、6.2个、9.8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民营工业利润增加272.5亿元,年均增长14.3%,较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达66.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0.6个百分点达8.1%。

3、从贡献看支撑

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总量规模的逐渐扩张,民营工业在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税收总额391.9亿元,其中增值税338.7亿元,二者较2013年年平均分别增长13.6%、13.4%;实现税收、应交增值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均达到68.6%,较2013年提高5.5个、5.8个百分点。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方面,2018年民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达到60.7万人、应付职工薪酬459.2亿元,较2013年分别增加5.3万人、156.9亿元,年平均分别增长3.2%、1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8.7%、64.5%,较2013年提高6.6个、8.7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1、从地域分布看广覆盖

2018年末全市民营规上工业企业4111家,其中海安858家、如皋770家、如东590家、通州567家、海门466家、启东392家、开发区261家、港闸区157家、崇川区50家。海安、如皋、如东三地的民营企业占当地规上工业企业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从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看,除崇川、港闸、开发区三地外,其他地区都超过千亿元,其中海安产值规模最大,达到1987亿元。从分乡镇情况看,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乡镇达到32个,海安的海安镇和城东镇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均超过500亿元,长江镇、河口镇等9个乡镇超过200亿元。全市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大于50家的乡镇有27家,其中海安镇、城东镇民营工业规上企业超过200家,如皋经济开发区、城东镇超过100家。

2、从产业板块看深发展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板块加快发展,企业集群不断涌现,产业集聚持续纵深发展。在全市34个国民经济工业行业中,除烟草制造业外,其余33个工业行业都有民营经济活跃的身影,14个行业民企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家具制造业以91.7%的比重位列首位,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四个行业占比分别达到91.5%、90.8%、90.6%、87.6%。有12个行业民企数量超百家,共集中企业3422家,占民营企业总数的83.2%,主要分布在纺织业(776家)、通用设备制造业(388家)、金属制品业(34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03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82家)等。

3、从新增企业看众创业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 “大众创业”、“草根创业”,2015年南通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南通行动计划》,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大发展众创业的良好势头。2016年新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259家,占当年新增企业数的85.2%;2017年新增294家,当年占比88.0%;2018年新增499家,当年占比达到88.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工业以小型企业为主,2018年全市大型民营规上工业企业67家、中型313家,小微型3731家,小微型企业在民营工业企业中的占比达90.8%。全市规上工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4家,其中有3家是民营企业。民营工业企业产值在五十亿元到一百亿元的企业9家,十亿元到五十亿元的企业157家,一亿元企业到十亿元的企业1528家,亿元以下的企业2414家。

4、从明星企业看通商精神

百年前,先贤张謇成功创办大生纱厂,标志着近代通商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南通独特的地域形成、多元文化的碰撞,孕育出“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现如今,综艺昝圣达,从村办绣衣厂起步,到国内最大的胶合板生产企业,再到坐拥清洁能源、先进科技、综合金融三大产业板块的综合企业集团;中天薛济萍,把一家亏损乡镇建材企业带到中国光电线缆行业龙头企业,如今企业获“全球光纤光缆十强”“全球海缆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称号,拥有67家子公司,在印度、巴西等5个国家设有工厂,产品远销全球147个国家及地区。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把握机遇,勇立潮头,坚毅力行,以家乡为基地,以全国乃至海外为舞台,为家乡发展、祖国强盛贡献力量,诠释着通商精神丰富而生动的内涵。

三、当前民营工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1、地理位置优

南通“据江海之会,南北之喉”,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坐拥有8000多平方公里陆域、8700多平方公里海域,166公里长江岸线、216公里海岸线,南望上海、苏南,北接苏北平原。近年来水、陆、空交通设施飞速发展,地理位置优势日益凸显。通海港、洋口港形成江海联合港口群,未来通州湾将建设成为江苏的出海新通道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枢纽港的核心港口。苏通、崇启、沪通过江通道拉近上海都市经济圈的时空距离,规划建设的盐通高铁、北沿江高铁将使得陆路通道更加便捷。南通新机场规划建设被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和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共同组成上海航空主枢纽。

2、产业基础优

南通GDP位居全省第四位,全国地级市第十八位,各县(市)均入围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其中海门列第二十位。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9.4%,在苏州、无锡之后,居第三位。规上工业企业超过五千家,在全省仅次于苏州,居第二位。全市工业企业覆盖全部工业制造业门类产业大类,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产值均突破1500亿元。全市民营经济与制造业高度融合,形成现代家纺、船舶海工、电动工具、电子电器等百亿级特色板块28个,民营工业企业已经成为本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内生动力。

3、营商环境优

全市各级政府从上至下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省内率先进行大规模国有、集体、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催生民营企业发展。2003年出台《关于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若干意见》,率先确立民营经济地位。2013年出台《关于实施“五项工程”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开放的良好环境。在政策层面的支持之外,全市还注重营商氛围的营造引领。自2007年开始连续开展了“名企、名品、名人”评选活动,强化典型、争先创优。2016年经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5月23日确定为“南通企业家日”,在全国率先形成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制度性安排。

(二)劣势

1、规模仍然偏小,竞争优势不明显

民营工业在个体组织形式上呈现偏小的劣势。尽管近几年南通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但绝大部分民营工业企业的规模还较小、实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户均规模小。南通规上民营工业户均产值为2.4亿元,低于内资国有控股企业(8.7亿元)、“三资”企业(4.0亿元)。二是大中型民营企业比重低。2018年大中型民营企业产值占民营工业的比重为43.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产值占比低3.8个百分点。三是产出效率低。民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足内资国有控股企业80%的水平。

2、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机制不健全

多数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缺乏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少长远规划,成本控制不甚理想,投入产出的效率较低。南通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支付成本费用86.2元,比内资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分别高出8.9元、0.9元。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差距,使得生产经营难以持久稳定。2016年到2018年全市民营工业退出规上企业250家、170家、378家,分别占当年规上企业退出数的73.7%、74.2%和79.6%。

3、传统路径依赖,转型升级步伐偏缓

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产品档次总体上依然偏低,产品附加值及市场占有率不高。部分民营特色板块内企业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小而散或大而全现象较为普遍,产业链内相互之间协作配套意愿、联合发展程度不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板块特色还不够鲜明,产业链不长,产业的集聚度和关联度有待提高。部分民营企业主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较为严重,长期以来对人才的储备、培养、引进不够,导致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转型升级步伐偏缓。从2018年全市新进民营规上企业情况看,传统的轻工食品和纺织服装类企业达到183家,远多于装备制造(104家)、电子信息(46家)、生物医药(8家)。

(三)机遇

1、中央、省对民营经济的支持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一贯立场,提出“四个重要”的新论断,明确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11月29日,李克强总理亲临我市考察指导,强调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给民营企业送来了实质性利好,带来了极大的鼓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8条政策措施。中央、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为民营企业家送上了“定心丸”,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2、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也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6年国务院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演讲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至此,南通将叠加“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本地经济发展主要力量的民营工业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挑战

1、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外向发展迎来挑战

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中美之间出现较大的贸易争端,全球经贸秩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一些新兴经济体则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经济被“前堵后追”。从南通来看,有500多家企业与美国具有贸易往来,涉及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势必会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拖累。2018年全市有1049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出口业务,其中民营企业有602家,涉及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6%。

2、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环境变化带来压力

从国内经济来看,随着社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能过剩与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等矛盾开始凸显。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传统动能逐渐减弱,依靠低成本投入、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而社会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又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要求和压力。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对去杠杆、去产能以及环保、安防整治行动等强监管研究不够、准备不足,加上长期以来对人才的储备、培养、引进不够,导致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遇到挑战和长期的调整压力在所难免。

四、南通民营工业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市民营工业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趋势,为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还存在单位规模小、管理模式落后、转型升级偏缓等问题。面对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经济新的发展常态阶段。在此背景下,要想促使我市民营工业持续稳定合理的发展,需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共同努力。

(一)政府层面

1、完善政府服务职能。

政府该承担的服务引导职能不能缺失或转嫁给企业,导致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风险加大。政府在信息引导、科技创新、问题解决等方面应有进一步作为,包括发布行业预警信息、解决产学研信息不对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等。规范民营协会行为,引导其自律发展;重视协会代表企业反映的问题,借助协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2、支持民企做大做强。

鼓励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大力培育一批专业精、效益好、有市场、有品牌的明星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改造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

3、鼓励民企科技创新。

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新产品研发进程,提高老产品的生产工艺水平。鼓励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兴办各类科技开发机构;大力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人才引进等服务。

4、优化民企人才环境。

要根据民营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平台,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民营企业引进紧缺人才。积极开展面向民营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民营企业培训各类所需人才。同时,为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和对外交流提供便利,把民营企业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

(二)企业层面

1、民营企业必须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民营企业经营者应发扬通商精神,对企业发展进行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谋划,运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进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发展,从而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民营企业必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民营企业是市场最敏感最活跃的参与者,民营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群体。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只有抓住创新这个关键,才能促进企业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变革、效率变好,竞争变强。民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脑力、财力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创新引领,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

3、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品牌维护意识。

我市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要以模仿为主要生产特征,片面地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品牌和商誉。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民营企业应及时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把重点放到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高品质及品牌战略取得竞争的优势。

工业统计处供稿

执笔:周兆佳

核稿:费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