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三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01-04 字体:[ ]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40年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三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尤其是近年来,南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新产业新动能,立足稳生产、优结构、保安全、促增收,谱写了“三农”新篇章,开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稳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农业融合创新发展,农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改革开放后,南通农业生产在政策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调节下稳步发展,并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整体转型,总体实力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持续优化。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978年,农业生产仍然是公社、生产队体制,农业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后,从家庭联产承包到第二轮土地改革、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乡村振兴、从取消农业税到一系列支农惠民政策落实,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完成了落后的传统农业向市场化、现代化转型,使农业经济走上了持续发展的轨道。2017年,南通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7.0亿元,比1983年增长24.2倍,年均增长10.0%。分行业来看,2017年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比1983年增长13.0倍、12.9倍、30.0倍和136.3倍,年均分别增长8.1%、8.0%、10.6%和15.6%。详见图1。
                             图1 1983-2017年南通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1.JPG

(二)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逐步优化,农业生产突破了“以种植业为纲”的单一结构,呈现出种植业、养殖业并重,多种经营蓬勃发展,农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的局面。受经济效益、市场需求、环境限制等因素的影响,种植业所占比重逐渐收缩,而畜牧业和渔业发展迅猛,占比大幅提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71.9%、0.8%、18.2%、9.1%,逐步调整为2017年的42.3%、0.6%、22.5%、23.8%。详见图2。
                            图2 1978-2017年南通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行业占比情况

2.JPG


    二、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内部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里,城乡人民不断改善生活的要求,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巨大引力,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促使农业生产结构从单一的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向提高食物结构和品质转变,进而推动从农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向以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和经营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化经营转变。全市农业生产经营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丰富了农产品供给内涵和外延,逐步形成“优质、高效、全面”的新型发展模式,为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一)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积极调优粮食品种、品质结构,粮食生产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324.0万吨,比1978年增长40.5%,年均增长0.9%。自1992年以来,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其中1999年粮食产量达到最高值359.6万吨。主要粮食品种水稻、小麦产量的占比由1978年的39.4%提高到2017年的78.3%,提高了38.9个百分点。依靠科技进步,采取有效措施,全市粮食单产水平屡创新高。2017年,全市粮食亩产水平达到419公斤,比1978年提高159公斤,增长61.2%。自2009年以来,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在400公斤以上,其中2015年达到最高水平435公斤。详见图3和图4。
                               图3 1978-2017年南通粮食产量及增长速度

3.JPG

                         图4 1978-2017年南通粮食单产及增长速度

4.JPG

(二)经济作物调整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经济作物显著增加。受全市“稳粮调油缩豆棉”的布局思路以及种植比较效益影响,棉花种植呈逐渐萎缩态势。2017年,全市棉花播种面积16.8万亩,比1978年下降94.4%,年均下降7.1%,棉花产量1.4万吨,比1978年下降93.2%,年均下降6.7%。2017年油料产量为35.2万吨,比1978年增加30.9万吨,增长7.2倍。2017年蔬菜产量达到445.3万吨,比2001年增加208.1万吨,增长87.7%。2017年园林水果产量为16.1万吨,比1978年增加15.2万吨,增长16.9倍。详见表1。
                          表1 1978—2017年南通主要经济作物产量    单位:万吨

11.JPG

(三)畜禽规模养殖占比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诸多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肉类产量和禽蛋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养殖环境要求逐步提高,消费市场波动性大,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面对挑战,南通坚持走现代养殖业发展道路,着力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发展生态养殖、特色养殖和规模养殖,规模化养殖占比越来越高,生猪规模养殖占比94.6%。
    2017年,全市生猪出栏量342.7万头,比1978年增加149.5万头,增长77.4%;生猪存栏量233.0万头,比1978年减少77.2万头,下降24.9%;肉类总产量44.1万吨,比1978年增加33万吨,增长3.0倍,年均增长3.6%;禽蛋产量42.6万吨,比1978年增加40.7万吨,增长21.4倍,年均增长8.3%。详见图5和图6。
                              图5 1978-2017年南通肉类总产量及增长速度

5.JPG

                            图6 1978-2017年南通禽蛋产量及增长速度

6.JPG

(四)现代渔业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渔业养殖从小到大,规模持续扩张,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017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86.6万吨,比1978年增加76.1万吨,增长7.2倍,年均增长5.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3.0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9.3万吨,海洋捕捞产量28.9万吨,淡水捕捞产量2.9万吨。详见图7。
    近几年,全市各地加大渔业资源开发力度,大力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和现代渔业建设。2017年,水产养殖总面积185万亩,位列全省第二,其中海水养殖127.8万亩,面积全省第一,淡水养殖面积57.2万亩。全市项目渔业建设继续稳步推进,2017年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总面积达到54.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占比达到28.3%,首次超过现代渔业发展指标要求。
                             图7 1978-2017年南通水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7.JPG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条件持续提高
    改革开放以前,南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百废待兴。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农村的基础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力度明显加大。
    (一)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高度重视乡村道路、农村电网等关系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17年末,全市农村用电量178.5亿千万小时,比1978年增长70.5倍,年均增长11.6%。2017年末,全市通宽带的村数、自来水受益村数、通有线电视村数和垃圾集中处理村数都为1304个,占比都达到100%。三农普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市100%的村通公路,100%的村通电话,56.2%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99.3%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推广应用水平均有显著提高。2017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10.6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4.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5.1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0.5倍,年均增长1.1%。大中型拖拉机1.01万台,比1978年增长10.5倍,年均增长6.5%。2017年末,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473.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1.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到91%,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2017年,全市实际机耕面积752.7万亩,实际机播面积571.0万亩,实际机收面积578.3万亩,建成蔬菜设施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9个,新建市级粮食烘干中心209个,新增粮食烘干能力15529吨。
    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产业融合稳步推进
   (一)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近年来,全市各地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家庭农场、“全托管”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种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全市现有各类家庭农场389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41家,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50%。农民合作社总数8912家,入社成员198.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96.8%,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7家、省级153家、市级628家。农业“全托管”经营模式起源于南通,并得到农业部的认可在全国进行推广。全市现有全托管服务组织达2943个,服务面积94.9万亩,服务农户数30.75万。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63家,市级309家。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
    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积极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开展电子商务,促进产销衔接,带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发展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打造具有特色产业、田园风光、农家美食、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综合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目前,全市已形成精品线路10条,重点打造的100家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已认定59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3个;全国十佳休闲农庄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个;中国美丽田园1个;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7个、四星级13个、三星级5个。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全市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共划定禁养区1257个,面积235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9.8%;关停禁养区养殖场户703家,关停完成率100%;关停非禁养区不能治理养殖场户5855家。大力推行畜禽养殖沼气发电并网,成功实施全省首个畜禽养殖分布式沼气发电并网创新项目70个。在全市261个村居开展村域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建成田头调节池1675个,覆盖农田面积达到18.6万亩。全面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减量行动和秸秆综合利用,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累计“三品一标”有效数达1968个,其中种植业产品总产量达437万吨,占种植业食用农产品总量的比重为49.6%。2017年全省例行监测,南通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8.57%,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生鲜乳违禁物检测、水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均为100%,保持全省领先。
    (四)开放农业持续向好
    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迅速增长,农业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开放农业持续向好。一是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推进农产品出口,出口保持持续上扬。2017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出口总值7.76亿美元,位列全省首位;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20.8%,高于全省水平14个百分点。二是全面接轨上海成效明显。2018年4月26-28日南通在上海举办了2018南通农产品展示展销暨农业项目推介会,生态果蔬、特色禽畜、江海河鲜、优质粮油和精制农品5大类1532种农副产品参展,吸引2.5万余人次参观购物,销售额达416万元,订单7.05亿元。
农调队供稿
执笔:陆 兵
核稿:侯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