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以数见证南通服务业发展成就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9-27 字体:[ ]

以数见证南通服务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后,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一、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服务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3712.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608.5倍,现价年均增长17.9%,高于GDP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20.7%提高到2017年的4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85元提高到2017年的 50826元,年均增长17.8%;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数154万人,是1978年的4.1倍,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9.3%提高到2017年的33.8%,提高了24.5个百分点。

四十年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个阶段,1992年至2012年为第二个阶段,2012年之后为第三个阶段。

1978-1992年,南通市服务业处于恢复发展时期,年均增速15.5%,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速1.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0.7%提高到1992年的24.5%;1992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数87.2万人,是1978年的2.3倍,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17.9%,较1978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

1992-2012年,南通市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均增速达到20.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24.5%提高到2012年的40%;2012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数140.3万人,较1992年增长60.9%,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29.9%,较199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2012年之后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南通市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平稳发展,2012-2017年服务业年均增速15.3%,超过GDP年均增速4.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40%迅速提高到2017年的48%,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7%,较2012年提升14.5个百分点;2017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数154万人,较2012年增长9.8%,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规模企业发展迅速。2017年末,南通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1821家,居全省第3位,仅次于南京(2913家)和苏州(2255家),较2012年末年均增长20.5%。2017年1821家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81.7亿元,居全省第5位,较2012年年均增长24.3%,单位数年均增速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

(二)投资总量明显提升。201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2556.7亿元,同比增长11.9%,总量和增速分别在全省13市排第4位和第3位。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12年的40.6%提升至2017年的51.6%,提升幅度居13市第2位。2012-2017年,服务业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为7.9%、8.3%、8.7%、9.4%、9.8%和9.7%,增加趋势明显。从年均增速来看,2012年以来全市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三)税收贡献逐年增强。2012年以来,随着服务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服务业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税收比重显著提升,对地方财政增长的贡献作用日益突出。201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税收405亿元,是2012年的1.4倍,年均增长7.3%,高于同时期全部税收增速0.8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8.1%,比2012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服务业从结构相对单一到软件与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集群等一批现代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逐步成为南通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1、金融业发展勇立潮头。改革开放以来,南通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金融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64.9亿元到2017年的486.5亿元,年均增长22.3%,快于同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8%提升到13.1%。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11717.3亿元和7886.6亿元,均居全省第三位。

2、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获批,对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南通服务外包企业带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活力增强。2017年末,我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213家,较2012年末增加492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6960人,是2012年末的3.3倍;2017年服务外包合同额达到123.9亿元,是2012年的5.1倍。

3、互联网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南通紧扣“创新、智慧、生态”主题,积极探索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大力培育互联网新兴产业,2017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1.7亿元,较2012年年均增长24.6%,高于同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9.3个百分点。2017年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91家,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3倍和1.6倍。

4、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继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南通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201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26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4.9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2.8倍和3.4倍。

5、科技服务业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服务业保持加速发展的态势,1992年-2012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由0.2亿元攀升到20.5亿元,年均增长26.1%,高于同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1个百分点;2012年-2017年,年均增长40.8%,高于同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5.5个百分点。

三、加快推进南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客观地说,仍存在缺乏服务业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等问题。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支撑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进一步上升,服务业发展呈现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的发展趋势。下阶段应抢抓服务业发展重大机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推进南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服务业

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突出科技创新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助力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新经济。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智能经济。二是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全力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建立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创新性小微企业;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创立投资引导基金,助力科技型小企业迅速发展。三是深入推进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抢抓北大门发展机遇,深入推进与上海对接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培育领军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引导服务企业优化结构、拓展业务、创新服务,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的领军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引领作用。一是壮大本土企业。鼓励本土服务业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服务业品牌。二是引进优质企业。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和精准度,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好企业好项目,提升对优质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南通、留在南通。三是发展潜力企业。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汇聚人才、团队、资金等创新创业资源,增加政府采购项目,为中小潜力服务业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助力一批潜力企业成长为领军企业。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服务业是经济成分最活跃的发展领域,有效整合社会资本,切实保护各种经济成分的市场主体地位,对于服务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切实推进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以包容的姿态开放更多领域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保证民间资本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同时,要真正落实各种经济成分享受同等行业政策和行业监管。二是优化资源要素供给。要不遗余力优化土地、融资、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优化抵质押扶持政策,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让企业有更多空间去创新和发展。三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政府服务功能,取缔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和摊派,降低中间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服务业统计处供稿

执笔:

苏在荣

核稿:

王  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