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南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3-20 字体:[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植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抢抓国内乃至全球产业调整机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2023年,南通六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压舱石”作用显著。

一、南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城市,聚力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江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增势良好,累计产值比上年增长 10.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8 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6.3个百分点。

集群规模不断壮大。2023年年末,六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数达3636家,比上年净增166家,六大产业集群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为52.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材料、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023年产值总量均突破 2000 亿元。六大产业集群资产总计达90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8%,产业规模呈现出不断壮大的态势。

优势企业相继汇聚。六大产业集群中已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家,船舶海工和高端纺织相继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全市百强企业中归属六大产业集群的有66家,其中嘉通能源、中天钢铁、通富微电等8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效益水平稳定向好。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全年保持相对较快增长。利润总额比上年降低0.1%,增速较1-9月、1-6月、1-3月分别回升6.2、10.5、17.0个百分点,降幅逐季收窄。

二、南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六大产业集群呈现出“一稳、二强、三高”的总体特征。

(一)“一稳”:六大产业对南通工业贡献保持稳定

2023年,南通六大产业集群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月度间贡献率均在70%以上(图1),贡献作用相对稳定;各个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也保持相对稳定(表1),对我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

图1: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贡献率

005.png

表1: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单位:%

006.png

(二)“二强”:高端装备和船舶海工两大产业盈利能力强

六大产业集群中,高端装备和船舶海工两大产业的利润率既高于全市平均也高于六大产业集群平均(详见图3)。2023年,高端装备产业利润率为7.3%,高于全市平均1.5个百分点,高于六大产业集群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船舶海工产业利润率为6.4%,分别高于全市平均、六大产业集群平均水平0.6、0.9个百分点。六大产业中新材料产业受锂电池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走低影响,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其利润率为4.3%,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

图2:六大产业集群利润率

007.png

(三)“三高”:高端纺织、船舶海工和新材料三大产业产值增速高

2023年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均实现增长,其中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0.5%、18.6%、14.6%。分产业看:

船舶海工产业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船舶制造方面,全市造船完工量311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5.4%,占江苏16.1%,占全国7.3%,新接订单478万载重吨,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6.8%。海工方面,完工交付我国首艘智能型FPSO、海工辅助船、海工模块等43艘(座),新承接3000T浮吊船、海上升压站、海工模块等产品43艘(座),截至12月底,手持自升式钻井平台、风电安装平台、起重铺管船等订单87艘(座)。目前,重点企业手持订单交付期排至2026年,部分订单交付期排至 2027 年。

高端纺织产业作为我市最具识别度和标志性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规上企业共1466家,2023年产值、营收增幅均在20%以上,其中化纤业在嘉通能源、恒科新材料、轩达高分子等大企业的拉动下快速增长,产值增长65.9%,拉动高端纺织18.9个百分点。

表2:高端纺织细分行业产值和效益增速

008.png

新材料产业2023年规上企业共392家,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涵盖了24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企业数量较多的行业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21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7家)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6家),产值分别占集群的30.6%、2.8%、2.6%。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增速较快,分别为109.4%和71.0%。

三、南通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六大产业集群虽然对南通工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扮演了重要的支柱角色,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投资规模有待恢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共计投资项目数790个,较上年减少8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数达390个,较上年减少46个,完成投资额742.9亿元,同比仅增长1.3%,企业整体投资动力和意愿不强。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出口交货值1202.1亿元,比上年下降7.3%,除船舶海工增长16.4%外,其他产业均有所下降,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降幅较大,分别下降22.1%、13.7%、12.9%。

(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营压力仍然较大

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部分制造业产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目前六大产业集群利润总额仍比上年有所下降。一是资金压力。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企业应收账款比上年增长2.1%,应收账款和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为56.4%,仍处于高位,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二是成本压力。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企业营业成本比上年增长10.1%,增幅高于营业收入1.4个百分点;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57元,较去年增加1.1元。

(三)集群产业层次偏低,龙头链主企业较少

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中高新技术企业共1342家,高新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5.6%,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以纺织行业为例,低价低质竞争现象突出,全市纺织企业中仅1家具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力设立专门的研发部门,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的仅限于少部分龙头企业。行业内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数量较少,家纺行业仅罗莱、梦百合两家,服装行业主要以“代工”和“贴牌”为主,缺乏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

(四)研发创新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2023年,六大产业集群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3.1,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中高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缺乏。以船舶海工行业为例,控制系统、钻机、泥浆泵等一些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自主产品可靠性和认知度低,电气及自动化设备、甲板设备、通讯导航设备等配套产品未能实现自主配套,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目前国产化率只有47%。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制造环节,在高附加值的运维服务、研发设计、数据分析等环节的规模较小。

四、做强做大南通六大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首先围绕核心企业、龙头企业辐射延伸进行“延链”,其次针对缺失环节精准招商进行“补链”,然后帮助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鼓励企业以商引商,加快集聚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集群效应降低流通成本,实现“稳链”“强链”,不断优化集群生态。针对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导致的出口不足问题,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开拓行为,加强企业出境参展、商业洽谈等服务保障,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是夯实惠企政策落地。加快落实我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南通市2024“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领域,给予信贷支持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园区平台、国有资本等参与产业发展、设立投资基金,以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六大产业的突破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关键在创新。要鼓励企业强练内功,持续将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提质增效作为关键点,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以产业骨干企业为支撑,重点布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着力形成“点-链-面”结合的三类技术创新载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融合创新,进一步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