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南通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问题研究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2-04 字体:[ ]



南通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问题研究


绪论:消费品市场是连接商品生产流通与最终消费的纽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满足生活所需,改善生活品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升级,南通消费品市场有序运行,规模稳步扩大。同时,由于消费结构转型进程不快,中高端供给尚不充足,商贸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导致全市消费增速出现回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度有所减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问题归根结底也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优化协调消费品市场发展,是推动美好生活实现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差距着手,深入分析阻碍消费潜力释放,制约消费升级进程的原因,并对全市消费品市场优化发展提出建议。

在深化改革、居民增收、促进消费系列政策引领下,南通消费品市场近年来保持稳步发展,呈现商贸企业经营稳定,消费提档升级加快,市场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消费品市场发展差距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影响消费升级进程,不平衡不充分现象需客观分析,推动解决。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概述

(一)市场总量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全市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5亿元,是2012年的1.6倍,五年的年均增速为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2587.5亿元,五年的年均增速为10.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247.5亿元,五年的年均增速为12.1%,高于批发零售业1.4个百分点。

(二)商贸主体发展壮大。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经营环境持续优化,各类商贸主体运转有序,发展良好。2017年,全市限上商贸法人2389家,所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产业活动单位3811家,分别比2012年增加1229和1789家。其中,全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企业76家,超50亿元的企业9家,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

(三)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商品供给规模与水平同步提升,消费升级进程稳步推进。2017年,全市限上商品分类零售中汽车、数码家电、家居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占比分别为37.2%、9.4%、7.8%,合计占比过半,分别比2012年提升2.8、1.1、0.8个百分点。

(四)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体验式消费受到青睐,消费便利化、品质化特征越发明显。2017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3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城市商业综合体11个,入驻商户1200余家,年客流量超过6000万人次。五年前,消费新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存在差距

五年来,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良好有序的运行态势,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所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品市场在近年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如结构调整缓慢、实体企业运营压力增大、发展潜力尚不充足等,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还较为突出。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市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近年来,城乡市场协同发展程度有所提高,同时城乡二元发展差距客观存在。2017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2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74.9%,比2012年提升3.2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25.1%。五年来,城镇市场的年均发展速度为11.2%,快于农村市场0.4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发展差距较为明显。

2、对比全省发展不平衡。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省排名均有下降。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9.1%,比2012年下降0.3个百分点,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五,比2012年后退一位。增速由2012年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下滑为2017年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末位,比2012年后退九位。消费品市场增长乏力,与全省的发展差距在拉大。

图1:2012-2017年南通与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

3、消费需求与有效供给不平衡。当前居民消费需求正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向体验服务领域转变。全市消费品供给仍处于大众化水平,如智能3C家电、前沿数码产品等供给跟不上需求步伐,限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占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只有1.2%。商贸品牌号召力较弱,目前全市只有蔻驰、MK等轻奢品牌,国际一线奢侈品牌未进驻,中高端消费人群选择去外市、海外购买,此部分消费唯有外流。此外,全市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分别只有15家和2家,住宿餐饮类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吸纳外来旅游、承办大型活动、发展高端商务接待需求。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1、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2017年,全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9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2.1%,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近两年来占比连续下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程度趋于下行。2017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11元,比上年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2个百分点,增幅差距比上年扩大,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但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仍然偏弱,消费潜力仍受抑制。

2、商贸企业发展质效不充分。目前全市商贸业经营主体仍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居多,2017年,全市社消零中限上零售额占比为36.5%,低于全省约15个百分点,限上单位对拉动消费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强。实体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综合成本不断上升,2017年,全市限上商贸企业资产利润率为7.9%,比2012年下降1.8个百分点,近三年呈逐年下滑趋势,利润率收窄影响企业稳定经营,制约企业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零售业产业集中度五年来下降了19.7%,龙头企业集约化发展程度减弱,对行业运行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下降,折射出传统零售业亟待转型升级。

图2:2012-2017年限上企业资产利润率与零售业产业集中度情况

3、商业模式融合发展不充分。虽然新兴消费业态初具雏形,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2017年,限额以上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的企业265家,占限上企业的比重为6.6%,“触网”发展的企业占比不高。网络零售额占社消零的比重为15.2%,“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之路仍然漫长。传统百货、超市的品牌优势被弱化,不能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消费体验成为发展短板,2017年,限上传统零售企业的亏损面达29.1%,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同时,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不甚均衡,由于差异化不明显,管理模式欠优化,目标客户群高度重合等原因,部分空置经营面积近40%。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总量与结构决定消费品市场发展层级

人口是消费的主体,是影响整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南通的地理位置与产业特色与苏南城市相比优势不突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年末常住人口730万,基本保持稳定,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95.5%,人口净流出态势得不到扭转。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达29.3%,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对实物消费需求相对不强,反衬出目标消费群占比较低,影响消费品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区域基础差异大降低消费品市场发展协同度

2017年,南通的城镇化率为66%,在全省排名第七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虽然全市城镇商业发展起步较早,但规模欠合理、重复建设多造成城镇市场发展不均,目前主要消费仍然集中于老城区,多点分布格局尚未形成,过度开发与配套不足造成局部过热与受冷现象同时存在。农村商业规划相对滞后,发展潜力尚未完全激发,商业布点仍有盲区,农村消费现代化、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

(三)收入差距较大降低消费品市场发展支撑度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017年,南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居全省第六位,比全省平均低2000多元,居民收入整体水平在省内不算高。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1:1,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重点不一,对新的消费热点拉力不集中,培育消费新热点与以前相比难度加大,支撑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四)传统观念与消费习惯制约消费品市场发展潜力

积攒财富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有钱不想花、不敢花现象还非常普遍。2017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居全省第四位。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居民对教育、养老、医疗、购房等预期支出增大,导致主观上更倾向于选择储蓄,抑制即期消费意愿。同时,由于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加杠杆驱动居民负债攀升,客观上削弱了消费能力,对消费品市场发展形成制约。

(五)品质化供给不足影响消费市场提档升级进程

当前,全市消费品市场仍存在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档供给不足矛盾。中低端商品质量化差异不明显,靠拼价格、走销量抢市场,竞争激烈;鉴于南通的城市定位和综合影响力,中高端商品引进程度还不高,在品牌、种类、价格、覆盖面等方面均没有优势,消费外流现象较为突出。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综合较强的人群同时也对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最为旺盛,是消费市场提档升级的主力,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还得不到充分满足。

(六)经营主体活力不足限制消费品市场长足发展

商贸企业是消费品市场的运营主体,承载着提升消费品市场发展质效的重任。近年来,由于经营管理成效不显著、实体品牌吸引力下降、综合运营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导致商贸业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加重。2017年,全市退出限上的法人企业近200家,占在库法人的比重超过8%,为近几年最高。传统商业模式由来已久,船大难掉头,新兴消费处于起步阶段,摸索发展前行,融合发展面临模式难、投入大、收效慢等现实困难。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消费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消费品市场稳健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要以消费需求转变为契机,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注重消费重点领域发展,助推综合消费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科学施策,推动转型发展,优化完善消费品市场环境

适应消费新趋势新特点,围绕消费领域的薄弱环节重点发力。一是优化运营环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税率改革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政策,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商贸企业发展创建优良的营商环境。二是提升发展质效,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同时引导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三是夯实消费基础,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围绕重点领域切实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效能,强化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二)市场引领,提升有效供给,为消费品市场注入源头活力

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商品供给结构优化提升,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一是细分市场,对接消费目标。从城乡居民的收入环境及消费环境出发,根据农村、城镇市场及城市中不同收入群体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引导和组织生产经营,逐步改变目前消费品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现状。二是创新供给,主动引导消费。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攻克核心环节,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质量;加大消费领域有效有序开放力度和外企合资合作,促进高端产品研发生产。三是提升服务,完善消费体系。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重点消费品,构建新型消费品标准体系,带动行业标准水平提升。

(三)增收减负,完善民生保障,培育发展消费新增长点

目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尚存在差距,中低收入者仍然较多。要去除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扫除百姓增收的各种体制阻碍。要把产业升级和提升就业质量结合起来,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直接增加工资性收入。释放创业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减少群众在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不断提高大病保障水平,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与此同时,在居民关注的养老、健康、家政等生活性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提升配套消费品的整体水平,加快形成消费新增长点。

(四)补齐短板,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品市场协同发展

目前全市农村市场经济不甚繁荣,很多消费潜力尚未挖掘出来。供给领域应紧紧抓住农村消费市场关键点,提高供给结构中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比例,增加供给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国家倾向农村的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鼓励大中型连锁超市、品牌零售企业、住宿餐饮业向农村延伸,注重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消费总量,促进农村市场繁荣与规范。加快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实施农村消费升级行动,挖掘农村电商消费潜力,支持电商企业搭建特色农产品产销平台,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


贸易外经统计处供稿

执笔:

宋  璐


核稿:

王  建


本期分发: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省、各县(市)区

统计局、市各有关单位、本局各处(室)、存档

印数:18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