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南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29 字体:[ ]

南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包括物流、研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以及贸易相关服务等,从而区别于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服务业。主要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南通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又形成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大需求,直接促进了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迅猛发展。2017年,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94.3亿元,与2010年相比,现价年均增长15.9%,比GDP增速快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1%,比2010年提高了5.9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均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表1:2010—2017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情况

年份

GDP

(亿元)

生产性

服务业占比

(%)

第三产业

(亿元)

生产性

服务业占比

(%)

2010

3510.6

21.2

1302.4

57.1

2011

4138.9

22.5

1588.1

58.5

2012

4630.3

23.7

1846.5

59.5

2013

5235.4

26.1

2197.8

62.2

2014

5748.6

26.1

2535.1

59.3

2015

6256.1

27.1

2858.2

59.4

2016

6885.2

27.3

3278.6

57.4

2017

7734.6

27.1

3712.1

56.4

表2:2015—2017年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构成情况

行业类别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增加值

(亿元)

占服务业

比 重

(%)

增加值

(亿元)

占服务业

比 重

(%)

增加值

(亿元)

占服务业

比 重

(%)

第三产业增加值总计

2858.2

100

3278.6

100

3712.1

100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计

1697.5

59.4

1881.1

57.4

2094.3

56.4

批发和零售业

683.6

23.9

720.4

22.0

776.3

20.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3.6

7.8

229.1

7.0

252.2

6.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0.2

3.5

144.1

4.4

171.7

4.6

金融业

377.7

13.2

435.5

13.3

486.5

13.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25.5

7.9

242.9

7.4

294.1

7.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6.9

3.0

109.2

3.3

113.5

3.1

(二)县域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研究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对南通市下辖各市、区、县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017年各地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3: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地区情况表(2017年)

行业

地区

生产

性服

务业

(亿元)

批发业

和零售业

(亿元)

交通运输

仓储和

邮政业

(亿元)

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

和软件业

(亿元)

金融业

(亿元)

租赁和

商 务

服务业

(亿元)

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业

(亿元)

生产性服务业

占服务业

比 重

(%)

全市

2094.3

776.3

252.2

171.7

486.5

294.1

113.5

56.4

崇川

292.5

93.7

22.6

73.6

77.8

13

11.8

50.3

港闸

80.1

22.8

13.4

3.4

34

5

1.5

48.6

开发

115.9

53.2

9.4

8.3

22.7

18.2

4.1

54.6

通州

330.6

131.5

47.2

14.5

67.4

58.2

11.8

61.6

海安

263.2

66

40

19.5

55

42.1

40.6

66.3

如东

241.8

85.6

24.2

11.1

51

56.2

13.7

62.0

启东

239.1

115.1

20.7

9

56.6

28.3

9.4

53.7

如皋

245.4

76.8

48.7

15

62

37.5

5.4

52.5

海门

285.7

131.6

26

17.3

60

35.6

15.2

55.3

从总量上看,通州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达330.6亿元,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15.8%。其次是崇川292.5亿元、海门285.7亿元。

从比重上看,海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最高,达66.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其次是如东和通州,比重分别为62%和61.6%,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行业分布情况

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南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其中,物流、信息化和金融等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1、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截至2017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78.8亿元,同比增长40.4%;邮政业务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28.8亿元,全年收发29254.7万件;全年完成铁路货运量109.5万吨、公路货运量12656万吨、水路货运量9051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3572万吨,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形式的交通运输网络。

2、信息化水平较高,拥有比较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2014年南通市被列入“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后,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互联网运用的逐年普及,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末,电信业务收入70.4亿元。另外,在腾讯发起的2018中国"互联网+"总指数城市百强榜单中,南通排名第47位。

3、金融业平稳增长,2017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886.6亿元,同比增长14.4%,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性服务业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相对滞后和制造业布局的相对分散,生产性服务业需求遭到弱化,加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目前在税收政策、土地供给、投资等方面受到的约束较大,无法有效地为制造业企业节约成本,大量生产企业“服务内置化”问题突出,制约了南通生产性服务业的剥离。另一方面,由于中低端传统制造业的规模较大,这些企业多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原料加工、组装部分,而两端的研发、服务等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进程较慢,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对生产性服务需求不断萎缩的趋势。

(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

2017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1%,与发达国家或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40%的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南通市研发设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仍大多内化于工业企业中,没有外部化形成独立主体,使得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市场化供给不足。

(三)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欠缺

2017年,南通生产性服务业仍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占GDP比重为10%;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者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6.3%、3.8%和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两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2.2%和1.5%,占比相对偏低,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的高端化服务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2017年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四)成本上涨等因素制约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各项成本费用的快速上涨,挤占了企业相当程度的利润空间,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创新活力,影响了行业竞争力,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轻资产”特征突出,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较难,高端人才税收负担偏高,加之增值税改革后,部分成本和进项税额无法抵扣,更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利润进一步缩减。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发展模式

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地理聚集性,可以适当引导制造业的集聚发展,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发挥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推动企业进行管理、业务流程创新,扩大企业对市场需求、新技术、新理念的了解。同时,提高土地供给和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帮助建立和发展特色鲜明、集聚效应大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包含的行业门类较多,要打破各自孤立发展局面,推动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协同发展、降低经营成本,吸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

(二)完善协调机制

目前,南通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根据国际经验显示,应加快推动“主辅分离”,扩充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主辅分离”即引导企业归核化,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等方面,‘裂变’专业服务,将企业“服务内置化”外放。要以增值税改革带来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深化效应为支撑,加速剥离企业生产性服务,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紧密互动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三)加强人才供给

企业自身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优,政府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养适配人才,双向发力,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应通过各种形式健全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应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大专院校、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参与培训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积极性,鼓励相关专业开展相应的学历教育和专项培训;其次,要鼓励社会相关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举办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班,使正规教育、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尽快形成具有南通特色、适应今后发展需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再次,要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归国留学生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创业。

(四)完善政策支撑

有竞争力,才能突出重围,提升竞争力,方能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桎梏。对此,政府除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还应加大财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环节。结合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降低企业、高端人才税费等成本,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困难的高研发投入的轻资产服务业企业,加大税费优惠,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税收支持政策。根据生产性服务业轻资产、知识密集特点,调整相关准入门槛,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活力。

服务业统计处供稿

执笔:

王佳琪

核稿:

王 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