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新能源开发特色集聚——改革开放40年南通能源开发与利用成就分析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11-26 字体:[ ]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新能源开发特色集聚

  ——改革开放40年南通能源开发与利用成就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在国家“节约与开发并重”、“建设节约型社会”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引导下,全市上下坚持“总量控制、强度约束”的政策导向,有效把握能源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各项节能低碳行动有序进行,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能源供给平稳运行,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推动和落实绿色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能源生产消费总量双提升,节能降耗成绩斐然

(一)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1.能源消费总量逐年攀升,产业用能结构趋向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能源消费也随之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根据初步核算结果,2017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2437.0万吨标准煤,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6.7%。分产业看,随着2017年全市“三二一”产业增加值结构进一步巩固,产业用能结构也进一步趋向合理。2017年全市二产用能占比58.8%,较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占比下降11.3个百分点;三产用能占比22.9%,较2011年占比提升8.3个百分点。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低走,与经济增长协调性逐步增强

从国民经济生产的角度来看,能源与地区生产总值(GDP)是一种投入产出的关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南通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至2017年十二年间,南通GDP年均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5.7%,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同步稳步增长,除2009年以外,其余年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始终低于GDP增速, 2017年全市能耗增速低于GDP增速7.4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以来二者增速差最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05,为2005年的6.2%,这表明我市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度逐渐减弱,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二)能源生产供给保障有力,非化石能源利用不断扩张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市能准确把握国际国内能源发展趋势和方向,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加强供需平衡管理,始终把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和加速发展非化石能源作为能源发展的工作重心,全面提升保障供给能力。

1.发电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电力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980年,南通历史最悠久的天生港电厂跻身江苏四大主力电厂行列,1985、2001、2010年华能电厂、江苏南通电厂、大唐吕四电厂相继成立,2006年江苏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在如东并网成功,“十二五”初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刚启动时,南通光伏发电迅速发展,分布式光伏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华电通州热电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天然气发电企业,填补了我市利用天然气发电的空白。2017年南通发电装机总规模实现千万千瓦的突破,全市累计建成成各类发电装机1085.1万千瓦,发电总量达到439.1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5.0和3.6倍。其中火电装机容量达到797.0万千瓦,占全市装机容量的73.4%,发电量达到391.3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总量的89.1%,火电生产仍然是保障我市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2.绿色能源开发特色集聚,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

当前我市已形成以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为主,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及设备制造、垃圾发电、秸秆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快速协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2017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7.9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总量的13.2%,与传统火电相比,当年度可节约167.2万吨标准煤,为南通绿色能源基地建设添砖加瓦。一是风电实现跨越式发展。2006年南通实现风电零突破,为江苏省省内首次应用。自2007年《南通市新能源装备及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政策出台以来,风电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年装机规模达到207.8万千瓦,发电量达到40.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9.3%,装机容量是2010年的3.4倍,风电装机容量省内第二。二是光伏发电呈指数式增长。2011年以来分布式光伏应用正在逐步扩大。2017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80.3万千瓦,发电量7.2亿千瓦时,装机容量是分别是2011年的364.8倍,年均增长1.7倍。三是垃圾和生物质发电特色明显。充分挖掘废弃物资源,丰富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是节能和高效利用能源的具体表现。2017年垃圾和生物质发电量达到10.0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垃圾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企业达到7家,江苏王子制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黑液废料进行回收发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发电煤耗逐年降低,能源转换效率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二五以来,四大省控电厂率先掀起节能减排改造热潮,累计投资10.3亿元,公用和自备机组企业先后也对发电机组进行改造,能源生产企业加快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改造的步伐,多数企业开始启用背压式机组,进行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不仅降低了发电煤耗,生产效率稳步提高,也实现了良好的环保效益。

2017年全市加工转换投入量为1420.0万吨标准煤,火力发电煤耗由2005年的334.0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2017年的289.8克标准煤/千瓦时,热电联产加工转换效率由2005年的43.3%提升到2017年的50.4%,与2005年加工转换效率相比,2017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少投入能源233.8万吨标准煤。

(三)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1.工业煤炭终端消费占比下降,清洁能源利用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品种相比现在相对单一,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也属于“开源式”消费,经济增长属于过度依赖能源消耗的粗放型增长,煤炭消费占据工业消费的绝对主导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意识到生态环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煤炭消费占比逐渐下降,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

煤炭终端消费占比下降。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煤炭消费量为189.9万吨,按照一般烟煤的标准折标系数来测,约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2%,与2005年相比,煤炭终端消费量减少22.7万吨,占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以电力、热力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电力消费263.7亿千瓦时,热力消费5703.4万吉焦,合计约占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35.0%,与2005年相比,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9.0个百分点。

2.单位GDP能耗稳步下降,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全市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根据初步核算结果,2017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33吨标准煤/万元,列全省第二,自2005年以来,十二年累计下降44.3%。从指标值变动情况看, 200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达到0.75吨标准煤,自2005年以后,全市万元GDP能耗呈逐年平稳下降态势,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0.10吨标煤/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后,万元产值能耗水平约为2003年的60%。

二、节能降耗多措并举,绿色发展步入轨道

改革开放初期,全市的能源利用特征是以粗放的供给满足过快增长的需求,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对国情市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能源科技的进步,十五以来全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扣能源变革主线,逐步建立供需双向平衡机制,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节能改造,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速非化石能源发展,全社会各重点领域节能成效突出,积极引领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推向深入。

(一)强化节能降耗政策导向,加强节能预警动态管理

自节能双控目标考核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工作作为南通推进结构性改革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 “四个全面”、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监测考核指标,同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对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结合电力消费增速、经济运行情况研判单位GDP能耗指标变动趋势,定期发布县(市)、区节能预警晴雨表,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用能预警机制,进一步压实县级政府、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责任。同时深化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节能管理水平。严格节能执法监察,落实淘汰用能设备差别电价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推进工业企业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二)强抓关键重点领域,提升全社会节能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实施节能工程,突出工业领域节能带动作用。工业企业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近六成,工业领域节能是我市节能的重点领域和主阵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建设节能工程,提升工业节能管理水平。2017年,全市实施196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项目总投资21.2亿元,年节能量20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1%。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变电站复合绝缘子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项目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计划,如东优嘉和启东中远获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认定。

二是深化节能低碳全民行动,合力推动多领域节能降耗。近几年来,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已成为我市节能管理工作的常态,开展节能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倡导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建筑节能方面,在土地挂牌出让、规划设计、能源评估等环节,全面执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建筑节能闭合管理。2017年,全市完成绿色居住建筑1019万平方米、绿色公共建筑369万平方米;完成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完成建筑节能量12万吨标煤,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全市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9个。交通节能方面,2017年,我市优先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项目纳入市级交通运输科技项目计划,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20标台/万人,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4.5%。公共机构节能方面,我市获省公共机构节能基础信息核查设区市综合核查优秀地区、获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所设全部优秀奖项。2017年全市创建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9家,5家单位获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11家单位获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创建资格,均列全省第一。

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在能源管理、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因素,我市依然属于资源匮乏地区,在节能“双控”考核压力增大和节能空间趋紧的新形势下,煤炭集约利用和清洁利用水平还有待提升,新能源发展仍需阔步前进,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能效总体水平还有待增强。展望“十三五”,结合市委、市政府能源管理重点工作,我市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增强做好节能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市情能源管理特征和突出矛盾,确保安全供给底线,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全力统筹能源供给和消费,积极统筹能源发展和环境改善,以最严的要求和举措落实节能降耗工作,加快能源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供需管理水平,进一步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加强统筹协调和措施落实,努力推进节能工作水平持续攀升,确保我市能源发展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可持续,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能源(核算)统计处供稿

执笔:

沙丽丽


核稿:

邵红梅


本期分发: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省、各县(市)区

统计局、市各有关单位、本局各处(室)、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