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载栉风沐雨成就显著 新时代不忘初心步伐坚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服务业篇)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10-09 16:43 累计次数: 字体:[ ]

七十载栉风沐雨成就显著 新时代不忘初心步伐坚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和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抢抓机遇、聚力创新,不断激活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服务业经济取得了瞩目成就。南通市服务业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传统服务业逐步转型升级,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是服务业快速成长的70年。1952-2018年,南通市服务业增加值从1.9亿元扩大到4081.4亿元,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速达12.3%,比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高出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52年的32.0%提高到2018年的48.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0年来,南通服务业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949-1978年:起步探索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生产主要以工农业计划生产为主,大力推行“重工业赶超战略”,服务业被认为是“非生产部门”。服务业竞争不充分,市场程度低下,不仅规模偏小、结构单一,并且长期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服务业在波动中探索成长。这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偏低,1978年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只有20.8%,排在三次产业末位,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低21.0和16.6个百分点。

1978-1992年:恢复初建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86年正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写入“七五”计划,在政策引导上扭转了对服务业的歧视。各级政府出台服务业发展政策,提出转变“重生产轻服务”传统观念,服务业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步提高。1978-1992年,南通服务业增加值从6.1亿元增长到45.6亿元,年均增长8.9%,比同期GDP和第二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低0.8和4.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78年的20.8%提高到1992年的24.5%。

1992-2012年:快速成长期。“八五”之前,南通市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第三产业,在1995年国家提出“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后,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在“十一五”计划提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后,南通市大力调整二产经济结构,关注工业发展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性服务业厚积薄发。1992-2012年,南通服务业增加值从45.6亿元增长到1846.5亿元,年均增长14.3%,高出GDP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24.5%提高到2012年的39.9%,1995年南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2012-2018年:高质量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南通服务业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持续实现突破。2012-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1846.5亿元增长到4081.4亿元,年均增长10.6%,高出GDP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39.9%迅速提高到2018年的48.4%,6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7.6%,南通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标志性转变。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企业税收贡献逐年攀升,投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更加高端多元,服务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新中国成立70年,随着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南通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78年的41.8:37.4:20.8调整为2018年的4.7:46.8:48.4。改革开放前,服务业基础薄弱,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居民、政府等各部门对服务业需求日益旺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10年,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5.4%。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极大增强,南通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59.7%,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0.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稳步迈上新台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二)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随着稳就业、促增长等政策相继落实,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业成为适龄劳动力的“蓄水池”,发挥着新增就业“稳定器”和繁荣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改革开放前,工业、农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体,1978年南通服务业就业人员仅37.2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76.5:14.2:9.3。改革开放后,在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和新增劳动力进入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连年增长。1978-2012年,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速4.0%,2006年全市服务业就业人员超过第一产业。党的十八大以后,服务业继续保持2.2%的年均增速,平均每年增加就业人员3.3万人。2018年底,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159.7万人,比重达到35.1%,较2012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调整为18.4:46.5:35.1,就业结构趋向科学合理。

(三)服务业企业税收贡献逐年攀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助推服务业发展的改革措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减少了服务业企业税收负担,全市服务业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税收比重显著提升,对地方财政增长的贡献作用日益突出。2018年,全市完成服务业税收442.5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7.6%,高于同时期全部税收增速0.8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8.5%,比2012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其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完成税收187.7亿元、52.4亿元、41.9亿元和86.8亿元,四大行业税收收入占到整个服务业税收的83.4%。

(四)服务业投资规模总量大幅扩大。服务业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反映了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而且在总量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在结构上影响着经济构成及其发展变化。70年来,南通服务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种类不断丰富,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逐年增高,逐渐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2005-201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由172.9亿元扩大到2556.68亿元,年均增长25.2%。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5年的21.2%提升至2017年的51.6%。2018年,南通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9.6%,居13市第二位,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0.8和1.6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服务业产业由单一向多元、由低端向高中低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初期,南通第三产业的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1978年,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7.4%和9.6%,总和接近40%,构成服务业主体。而改革开放以后,服务业门类更加齐全,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下降,2018年分别为20.3%、6.5%和4.3%。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对经济支撑作用逐渐增强。2018年,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3.0%和15.6%,较2002年上升了2.6个和0.7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市服务业发展特征

新中国成立70年,南通服务业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实现了从结构相对单一到门类齐全、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服务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模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发展态势总体良好。2018年末,南通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18家,居全省第3位,仅次于南京(2853家)和苏州(2229家),较2012年年均增长15.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9.8亿元,居全省第3位,较2012年年均增长21.2%,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7家,亿元以上企业123家,比2012年分别增加2家和92家。

(二)金融业发展勇立潮头,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通金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64.9亿元扩大到2018年的530.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8%提升到13.0%。2018年末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款493.0亿元,年末存款余额12211.2亿元,较1978年年均增长20.6%;全年金融机构投放贷款988.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878.0亿元,较1978年年均增长17.6%。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80家,保险行业从业人员3.5万人。年末全市上市公司41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3家,比上年新增1家,上市公司通过首发、配股、增发、可转债、公司筹集资金77.3亿元。企业境内上市公司年末总股本312.3亿股,市价总值2292.7亿元。

(三)邮政快递业快速发展,快递业务量井喷增长。近年来,作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兴产业,邮政快递业在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快递已成为人们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52-1978年,南通实现邮电业务收入由91万元增长至571.7万元,年均增长7.3%。2018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9.9亿元,较1978年年均增长15.8%。其中,全市完成快递投递7174万件,是2002年的102.5倍。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17家规模以上快递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25.3%,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6.8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交通基础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南通处于沿江、沿海龙头位置,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具备先天优势。近年来,南通紧紧围绕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目标,加快构建空铁、江海联运港口等集疏运体系,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先行作用充分释放。2018年,南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完成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39.7%。201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9005公里,是1969年末的18.7倍;公路桥梁8366座、长度368053米,分别是1969年末的23.7倍和42.6倍。2018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3亿吨和客运量7600万人,与1978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7.8%和3.9%。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57.0亿人公里和944.9亿吨公里,与1978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5.5%和12.2%;南通港货物吞吐量2.7亿吨,较1978年年均增长11.9%。

(五)互联网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深刻变革生产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互联网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互联网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互联网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成为助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新动能。2018年全市电信业务收入81.1亿元,增长15.2%。年末互联网用户974.6万户,新增49.9万户,其中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294.4万户,新增35.8万户,无线宽带互联网用户680.1万户,增加14.1万户。2018年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87家,实现营业收入107.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9倍和1.6倍。

(六)“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量质齐升。一是旅游业规模不断壮大。继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南通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2018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7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9.2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3.2倍和3.9倍,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5.3%。全市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076万人次,是2014年的1.5倍,同比增长36.1%,较去年同期提升33.2个百分点。二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2018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83所,是2012年的1.8倍,其中普通高校8所,比2012年增加2倍。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73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8万人,分别是1978年的1.9倍、2.8倍和3.3倍。2018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9个,文化站97个,公共图书馆10个,“农家书屋”1643个。城乡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100%。全市新增晨晚练健身点129个,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次。2018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2亿元、19.5亿元和28.2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26.0%、30.9%和66.6%。

七十年奋斗岁月饱经风霜,七十年发展历程壮丽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推动服务业向更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南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