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稳蹄疾谋发展 对外开放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贸易篇)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10-09 17:22 累计次数: 字体:[ ]

步稳蹄疾谋发展 对外开放谱新篇

1984年实际利用外资460万美元…

1995年进出口16.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

2006年进出口超百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

2018年进出口386.0亿美元,连续6年居全省第四位…

一份份骄人的成绩单见证了南通对外开放的辉煌。回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余载,在“包容会通、敢为人先”城市精神的指引下,南通坚持走江海联动开发、内外开放并举的道路,取得了外向型经济又稳又快、连上台阶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00多亿美元,外贸年进出口额突破2500亿元,有10万通商在海外投资创业,对外投资占全省的1/8,成为“新侨之乡”、江苏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

一、利用外资硕果累累

外资不仅仅代表着大量的资金,更代表着先进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经验。南通历来重视利用外资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起步早、发展快、结构优,成绩斐然。

(一)投资规模发展迅速

南通利用外资工作起步较早,1979年南通第二棉纺织厂用补偿贸易方式从美国引进纺纱设备,第一次实现了间接利用外资。1982年中日合资成立了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第一次实现了直接利用外资。1984年南通成为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极大地吸引了外资的进入,截至1990年底共有外资项目117个,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

1992年南通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加快南通经济发展的决定》,2002年南通市委提出“学习南京撑杆跳经验、向国际资本要生产”的号召,精力的聚焦带来了工作的飞速发展。1991-2000年间新批外资项目3648个,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年均增速12.7%。2001年-2010年间新批外资项目6513个,实际利用外资163.9亿美元,年均增速31.5%,分别是上个十年的1.8倍、5.2倍和2.5倍。

2011年-2018年的八年间,南通新批外资项目2435个,实际利用外资174.7亿美元,外资规模已经超过上个十年。其中2018年新批外资项目294个,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再创十年新高,规模是1984年的561.2倍,年均增速20.5%。

贸易图1.png

(二)投资结构升级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对外投资领域的逐步放宽,三大产业投资空白不断填补,90年代中期已基本涵盖主要的行业门类。2011年我国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两次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全市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不仅在纺织、机械等传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供应链管理、汽车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也有所建树,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也带动了全市产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的升级换代。 1999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分别为0.4%、94.2%和5.4%,2008年为2.4%、71.4%和26.2%,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下降、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上升明显。从2016年开始,第三产业利用外资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持续领跑。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产业格局已经由最初的“二三一”变成“三二一”,助推了全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投资质量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除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硬环境外,对审批、监管、服务、优惠等投资软环境也同步进行整治和优化,极大的增强了外商投资信心,已累计吸引数十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通投资百余个项目。同时全市引进的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项目逐渐增多,利用外资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18年全市总投资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40个,累计协议外资金额63.4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外资额的90.5%。2018年平均单项目协议外资规模为2383.1万美元,是1991年的29.2倍。

  二、对外贸易突飞猛进

南通人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改革定力,依托滨江临海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走出了对外贸易扩大规模、优化产品、开拓市场三者共生共长的成功之路。

(一)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至1990年,外贸模式由原来的外贸专营阶段逐步过渡到放权过渡阶段和地方自营阶段,但仍旧以外贸收购为主。1978年全市实现外贸收购总额2.3亿元,1986年突破10亿元,1988突破20亿元,1990年突破3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4%。1991年全国开始实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的外贸体制,全市灵活经营策略,顺利渡过起步期,当年实现外贸收购40.89亿元,自营出口额1.4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20.4%和53.5%。200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1.6亿美元,其中出口20.4亿美元,10年间平均增速为30.2%和33.1%。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正式成员,南通的对外贸易迎来了起飞期,2003年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美元,2006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10年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年均增速超过23%。2011年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影响了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但仍保持稳步前进的态势。201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86.0亿美元,其中出口254.5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5.9%和5.0%。与1991年全面对外自营开始相比,外贸规模扩大了131倍,出口规模扩大了118倍。

贸易图2.png

(二)产品结构日益优化

改革开放初期,出口商品以粮油食品、土畜产品等农副产品以及轻纺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1983年初级产品出口占比91.7%。进入90年代,随着工业基础持续夯实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制成品出口比重增长明显,截止199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已经超过九成。出口产品的种类也从单一变得多样。1978年出口商品品种只有353个,千万元以上商品只有10个。2018年出口商品品种共涵盖22大类97小类,仅出口额千万美元以上的就超过60类。

随着优势产业的发展,拳头型的出口产品逐步浮出水面。截至目前服装、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家纺、船舶及海工、机械设备等六大类产品为主导的出口产品体系已经形成,2018年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2.4%。特别是高端纺织、船舶及海工产业,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三)外贸市场趋于多元

改革开放初期,产品主要向周边地区出口。20世纪90年代,逐步形成了以日本、美国和港澳台为主体的出口市场,对上述地区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始终保持在六成和七成左右。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南通与外界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在巩固日本、美国、港澳台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欧盟、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东盟等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对外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2018年南通已经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对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219.8亿美元、55.9亿美元、53.9亿美元、23.6亿美元、20.7亿美元和12.0亿美元。美国、日本、港澳台、韩国仍然是产品出口主体市场,但对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增速明显加快。

(四)贸易主体变动显著

20世纪80年代,对外贸易主要靠国有外贸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90年代初外贸经营权下放,调动了各类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积极性。90年代中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外贸新的增长点。对外贸易经营主体也由以国有企业为主走向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新格局。2000年以后私营企业异军突起,2008年出口额占全市比重为25.1%,首次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2016年出口额以54.1%的比重居于首位,2018年实现出口总额134.6亿美元,继续领跑,进出口总额170.4亿美元,仅低于外资企业0.5亿美元,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一并成为全市对外贸易的“双引擎”。

三、外经合作生机勃勃

对外开放以来南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注重发挥产业优势,对外投资、对外劳务承包稳步增长,整体规模居于全省前列。

(一)境外投资稳步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初,由于产业优势微弱,基本上没有境外投资。90年代中后期正式起步,1991年-2000年十年间境外投资项目数累计6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493万美元。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参与境外投资的企业和项目数逐步增多,境外投资发展迅速。2001年-2010年全市累计境外投资项目12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8亿美元。2011年以来境外投资项目51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1.5亿美元,分别是上个十年累计数的4.1倍和14.9倍。近年来企业间的跨国并购行动活跃,不仅收获了市场和营销渠道,更收获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潜力和动力。2015年以来年共有并购类项目58个,中方协议投资23.1亿美元,并购的单项目规模也逐年增大。

(二)工程承包发展较快

1994年全市建筑企业实现了第一个直接签约并实施的对外承包工程,1995年承揽了乌克兰工业投资银行中央办公楼工程,这是南通市第一个对外总承包工程,1997年8月16日《人民日报》以《“中国速度”在基辅》进行了专题报道。南通企业开始迈出国门,将目光洒向全世界,在世界各地承揽工程,2018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5%,完成营业额14.6亿美元,占全省的17.6%。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公司入选2018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数量居全省前列。承包项目主要分布在中东和非洲,欧洲、东盟等新兴市场占比还比较低。建筑仍然是承包工程的主体,但新业态工程承包领域也开始了破冰之旅。

(三)劳务合作趋于稳定

1994年全国首批外派劳务培训中心——南通出国劳务培训中心成立,标志着南通市对外劳务合作进入快速发展期。1994年期末在外劳务人员4054人,2000年期末在外人员9720人,2001年期末在外人员16109人,七年间几乎翻了两番。2005年以后期末在外人员增速有所下滑,自2007年达到峰值3.8万人后,基本稳定在2万人的规模。2018年全市共有对外劳务承包经营资格的企业34家,年末在外人数2.4万人,实际收入3.2亿美元。与1984年相比,在外人数增长了25.0倍,营业额增长了172.0倍。

贸易图3.png

四、国际旅游蓬勃发展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和城市建设的日臻完善,南通的魅力值和吸引力逐步增强,带动了国际旅游的蓬勃发展。1995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0万人,外汇收入1114万美元,2005年突破1亿美元。2018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9.5万人,外汇收入1.4亿美元,分别是1995年的6.6倍和13.2倍。

当前南通正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期,将坚定扛起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北大门”的重大责任,以建设开放大通道、构筑开放大平台、培育地标性大产业、优化开放大环境为抓手,谱写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南通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