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质齐升显活力 南通经济谱华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经济总量篇)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9-10-09 15:40 累计次数: 字体:[ ]

量质齐升显活力 南通经济谱华章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经济发展实现了一次次跨越。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民营经济飞速发展,到如今走出了一条江海联动、跨江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协同性提高,需求结构明显改善,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新世纪发展速度崛起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总量领先,发展速度相对趋缓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通经济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主,产业结构以农村经济为主要特征,发展速度较为缓慢。1952年南通市地区生产总值为6.03亿元,居全省首位。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南通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较小,196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4亿元,重新回到全省十三市首位。文革期间,南通市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阻力,1966-1975年之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5.3%,改革开放初期,南通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强化,产业结构开始逐步调整,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六五”期间,南通平均发展速度不及全国全省。

(二)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量实现了百亿和千亿的双跨越

1984年,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南通成为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南通抓住发展机遇,“七五”期间经济发展速度逐步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并迎来了有记载以来南通经济增长最快的“八五”时期,平均增速达到16.2%。1988年南通GDP首超100亿元。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南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经济高效发展基础得到巩固。

GDP图1.png

(三)跨入新世纪到走进新时代,经济发展一路领先全国全省

跨入新世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南通迎来了经济发展的又一时机。进入“十五”以来,南通经济发展速度全面超过全国、全省,并持续至今。2004年,南通GDP首超千亿元,达1204亿元。“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保持良好惯性,在总量不断攀升后,仍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4.4%,成为继“八五”之后的又一高增速时期。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南通GDP年均增长9.8%,高于同期全国7.1%和全省8.3%的平均增长水平。2013年GDP超过5000亿元。2018年全市GDP达到8427.0亿元,比2012年增长82.0%,占全省的比重达到9.1%,提前完成了“十三五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任务。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19、设区市第7。

GDP图2.png

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一)2018年人均总量首超全省

1952年南通市人均GDP仅为120元,不及江苏省平均水平,1975年达到338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增速4.6%。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南通人均GDP由408元上升至105903元,年均增速11.4%,但不及全省年均增速。1986年首超1000元,1992年超过2000元,之后每5年接近翻一番。2001年突破万元关口,2011年突破5万元,2017年突破十万元,2018年南通市人均GDP达到115320元,较1952年增长961倍、较1978年增长了259倍,并且在1978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南通市经济发展主要靠农业拉动,195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4.1:13.9:32.0,呈现“一三二”格局,其中工业增加值仅占13.1%。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工业生产,1974年南通市二产占比(24.6%)首超三产(24.1%),1975年工业增加值占比(29.2%)首超三产(23.0%)。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1979年二产占比(40.0%)首超一产(38.8%)。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化进程加快,同时大量劳动力投入服务业,1995年三产占比(25.3%)首超一产(23.3%)。十八大以来,南通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GDP比重不断提升。2016年首次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2018年三产占比为4.7:46.9:48.4。

GDP图3.png

 

从各产业发展速度看, “八五”之前,南通市二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三产,在1995年国家提出“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及“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后,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在“十一五”计划提出“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后,南通市大力调整二产经济结构,关注工业发展质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性服务业厚积薄发,全市三产发展速度超过了二产。

GDP图4.png

(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占比提升的同时,三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占比下降。信息软件、科研技术、金融业等现代化服务业得到较快增长,占比由2004年的14.3%上升至20.2%(2004年开始采用新国民经济行业代码进行GDP核算)。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稳定上升,由1994年的11.1%上升至15.6%,。以科研技术、水利环境设施、教育、卫生、公共管理为代表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平稳发展,在三产增加值中的占比达到19.1%,表明南通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生方面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投入。传统批零住餐行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94年占比29.1%下降至2018年24.6%。

(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的源动力,来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4年至今,南通市R&D投入增长了15.3倍,年均增速23.9%。R&D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1.0%提高至2017年的2.7%。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南通市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2017年南通市研发投入达到204.9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7%,比2012年提高0.4个百分点;直接创造增加值134亿元,比2012年增长86.4%;拉动GDP提高1.7个百分点,较2012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

有研发投入的企业数由2012年的1191家上升至2190家,增长83.9%,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2012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创造GDP为65亿元,占全部科技投入贡献GDP的90.3%,2017年上升至95.7%。其中工业企业表现抢眼,占全部研发创造GDP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

三、需求结构得到改善,消费能力持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坚持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改革先行,消费、投资、进出口三大需求协调发展,通过消费促进投资结构变化,实现需求结构的整体优化。

(一)消费贡献作用明显,结构升级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扩内需、促消费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内需又主要靠消费拉动的态势明显。2018年南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88.8亿元,较2001年增长9.6倍,年均增速(15.9%)高于同期GDP增速3.4个百分点。2001年首次支出法核算数据显示,当年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率为10.1%,2017年达到40.9%。最终消费支出持续增长,16年来年均增速达到13.8%以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已成为南通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其中居民民消费增长迅速,2017年,南通市居民消费达到2668.0亿元,较2001年增长6.7倍,占最终消费的比重达到85.4%,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稳步增长,2017年达到455.31亿元。其中教育、科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就业四项涉及民生的主要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35.5%提升至2017年的44.3%。

(二)资本形成增速稳定,去库存效果明显

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资本形成增速保持稳定,2001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提升了12.2倍,年均增速17.5%。其中固定资本增长15.2倍,年均增速19.0%,投资热度处于合理区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让步于消费,由2001年的66.2%下降至49.1%。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由2012年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下降至2017年3.8个百分点。

在党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以来,南通市贯彻落实效果明显。五年来,库存增加量下降了32.4%,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7.8%下降至2017年3.1%,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均实现了库存量下降。

四、聚焦富民有效落实,收入分配日趋合理

按照初次分配结构划分,地区生产总值可分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三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GDP的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三个口袋”的增长。在各项收入同步增长的同时,三者结构也不断趋于合理。

(一)居民口袋不断充实,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1981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64元,2018年达到37071元,年均增速14.3%,高于同期GDP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与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0倍、81倍。2002年首次生产法GDP核算至今,南通市GDP构成中,劳动者报酬年均增长11.7%,高于同期居民消费支出增速。

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为增强消费需求提供重要保证,同期居民消费支出增长44.3%,平均增速为10.8%,高于收入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支出分别增长61.5%、57.9%。

(二)企业效益持续增长,降本增效成绩突出

只有持续不断扶持企业发展,做大做实企业“口袋”,才能为百姓“口袋”、财政“口袋”的殷实提供源泉和保障。2002年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次分配中,企业营业盈余由122.3亿提高至2408.5亿元,增长18.7倍,年均增速22.0%,较同期GDP现价增速高了6.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15.2%上升至34.2%。其中二产企业营业盈余增长了15.2倍,三产单位营业盈余增长了19.4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提升职工工资水平的同时,为增加下一轮的创新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三)财政收入快速提高,公共支出聚焦民生

政府的“口袋”充实了,才有财力完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福祉,才有实力进行政策性的保障和转移。1949年南通市财政收入仅为0.8亿元,1978年为5.5亿元,改革开放以前年均增速为6.9%。2018年达到1811.9亿元,较1949年比较年均增速11.8%,较1978年比年均增速15.6%。从财政支出看,1952年南通市财政支出为0.09亿元,1978年为1.61亿元,年均增速11.7%,2018年达到877.2亿元,较1949年比较年均增速14.28%,较1978年比年均增速17.1%。十八大以来,南通市民生支出实现翻一番,由2012年的285.0亿元上升至684.2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7%,高于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2年的55.6%提高至2017年76.0%,年均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支出平均增速超过20%,医疗卫生支出平均增速达到15%。

七十年的砥砺奋进,南通经济无论是总量规模还是结构升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南通正迎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发展战略叠加的新机遇,是国家和江苏新一轮战略布局的重点,处在新时代发展的“风口”。放眼未来,正以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抢抓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