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消费市场优化发展 扩容提质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国内市场篇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3-26 字体:[ ]

“十三五”时期,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收官之年,2020年极不平凡,围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目标任务,全市消费品市场和商贸流通业在一系列创新流通、促进消费的政策推动下稳步运行,在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效提升方面不断实现新发展。

一、消费规模跃上新台阶

(一)消费品市场总量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市结合商贸业发展特点出台了多项提振促进政策,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推动消费潜力释放,特别是于2020年开展多轮消费促进活动,充分发挥“消费券”拉动作用助力消费品市场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于2018年突破三千亿元,2020年达3370.4亿元,比2015年增加950.8亿元,增长39.3%,五年平均增速为6.8%(名义增速,下同),较“十二五”时期降低6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品市场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7.6亿元,五年平均增速为6.8%;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8亿元,五年平均增速为7.6%,城乡市场协同发展,农村市场发展增速较快。

微信图片_20210326151422.png

图1:“十三五”时期南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商贸流通业竞相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市批发零售业销售额总量实现超万亿元,2020年批发零售业销售额为11353.7亿元,比2015年增加4273.3亿元,增长60.4%,五年平均增速为9.9%,较“十二五”时期降低6.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销售额8615.4亿元、2738.3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5%、6.4%,批发业为商品流通市场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0年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79.2亿元,比2015年增加141.1亿元,增长59.3%,五年平均增速为9.7%,较“十二五”时期降低8.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38.2亿元、341.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分别为7.1%、10.1%,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动餐饮业向品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二、市场建设呈现新面貌

(一)经营主体活跃壮大

开放有序的市场氛围,减税降费系列助企发展政策,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市共有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4.8万个,比2013年增长80.8%,其中批发业3.5万个,占比为73.1%;零售业1.3万个,占比为26.9%。住宿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676个,比2013年增长138.7%,其中住宿业487个,占比为29.1%;餐饮业1189个,占比为70.9%。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保障民生、吸纳就业作用,2018年,全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拥有期末从业人员43.6万人、2.3万人,分别比2013年增长42.8%、3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期末从业人员分别为32.0万人、11.6万人、0.8万人和1.5万人。

(二)交易规模显著攀升

商品交易市场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十三五”以来,全市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态势。2019年,全市有80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总数4.7万个,营业面积423.4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47.3%。全年商品成交额2254.8亿元,比2015年增长38.0%,其中超百亿元市场有4家,比2015年增加1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有28家,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1978.5亿元,占市场总额87.7%;以零售为主的有52家,全年实现商品成交额276.3亿元,占市场总额12.3%,批发类成交额占比接近九成。商品交易分类别看,纺织服装鞋帽市场全年成交额1411.3亿元,占市场总额62.6%,平均市场交易额接近300亿元,单体规模列专业市场首位,南通“家纺市场”产业特色鲜明。

三、消费结构出现新调整

(一)大众消费基础稳固

全市消费品供给种类丰富,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总体呈现基本生活类消费平稳扩大、交通出行类消费占比提升、居住改善类消费增长较快的特点。一是日常生活消费稳定,粮油、食品、饮料及烟酒类商品零售“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为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为6.7%,吃穿类商品合计占比24.5%,比2015年提升1.8个百分点;二是出行类消费占比过半,汽车和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为3.8%,合计占比51.2%,比2015年提升2.2个百分点;三是家庭居住类消费实现较快增长,家具、建筑装潢材料和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速为6.2%,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3.4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南通市限额以上主要商品零售(表1)

商品类别

年均增速

(%)

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比重


2020年

(%)

较2015年变动

(百分点)



总  计

2.8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3.5

13.9

0.4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6.7

10.6

1.4


化妆品类

0.6

1.0

-0.1


金银珠宝类

-1.1

2.3

-0.5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2.9

4.9

-1.6


家具类

21.2

1.9

1.1


通讯器材类

9.6

1.3

0.4


石油及制品类

6.3

15.7

2.4


汽车类

2.7

35.5

-0.2


(二)提质升级稳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品优质化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稳步增长,带动商品消费向升级类领域有效转变。“十三五”时期,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年均增速为9.6%,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6.8个百分点,5G信息技术快速发展,2020年限额以上智能手机消费比上一年增长44.3%。新能源技术不断突破为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动力,2020年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上一年增长90.9%。

四、消费业态催生新发展

(一)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网上消费品、移动支付越来越多地融入百姓生活,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商贸流通新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络零售年均增速为69.5%,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增速66.7个百分点。2020年,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占比为5.6%,较五年前提升5.3个百分点,“触网”发展的批发零售企业数占比为8.9%,较五年前提升5.7个百分点,传统商贸业向线上转型发展趋势明显。网络订餐、外卖配送改变了住宿餐饮业传统经营模式,特别是2020年为门店经营受限的住宿餐饮业带来转机,当年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外卖送餐收入是上一年的10.8倍。

(二)体验消费彰显活力

以时尚度高、综合性强、体验感好为特征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十三五”以来迎来了快速发展。2019年,全市已有较大规模(商户数超50个、营业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14家,近三年逐年增加。总营业面积68.5万平方米,全年客流量超过9500万人次,比上一年增长26.0%。入驻各类商户2205家,期末从业人员近1.5万人,是吸纳就业、繁荣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商业综合体实现年销售额60.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9%,高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1.3个百分点。分业态看,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7.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4.6%,占综合体销售额的比重为62.4%;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6.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1.6%,占比为26.5%;服务业实现销售额6.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9.1%,占比为11.1%。城市商业综合体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以零售业为主体,餐饮、服务业有益互补的发展格局,在丰富居民生活,带动消费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十三五”,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成果丰硕,商贸流通业运行量质齐升,展望“十四五”,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消费扩容提质仍有深入推进空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在商贸流通和消费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