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南通工业稳中有进 逆风踏浪承压前行 ——“十三五”时期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工业篇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3-08 字体:[ ]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特别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影响,全市工业生产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各项主要指标好于全国全省,顺利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发展呈现较强韧劲,增速快于全国全省

“十三五”期间,南通工业积极顶住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工业生产体现出较强的韧劲,全市工业总体处于平稳健康的合理运行区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46.4%,年均增长7.9%,年均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2.4、1.4个百分点。从增加值增速排名看,“十三五”期间,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位列第2。

2015-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走势图

微信图片_20210308102732.png

(二)工业企业不断壮大,数量规模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随着全市优势资源不断开发,工业项目有效挖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和企业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5262家,比2015年增加200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9975亿元,比2015年增加181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8%;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1.9亿元,比2015年增加0.3亿元。

(三)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运行质效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南通规上工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通过实施管理创新、减税降费、降本增效等政策举措,深化企业运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工业经济效益稳中向好。2016-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1%,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3%,利润年均增长快于销售、快于生产。企业经营税负有所减轻,规上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较2015年下降2个百分点;降成本成效有所显现,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9元,较2015年下降3.1元。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从经济成分看,民营工业经济贡献突出

“十三五”期间,南通工业多种经济类型企业呈现协同发展态势,“本土化”企业占比份额逐步增大。2020年,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33.5%降至24.9%。而民营工业得益于各项政策的推动,已成为推动南通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年,民营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产值比重为67.5%,较2015年提高4.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1.9%,其中私营企业表现突出,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50.9%。

(二)从产业发展看,先进制造业引领发展

“十三五”期间,南通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效促进了南通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20年,南通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展覆盖至27个行业大类,有战略性新兴产品的工业企业数达144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7.5%;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5.6%,较2015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三)从项目建设看,新增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不动摇,抓落地、抓转化、抓达产,以项目建设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大量新增企业投产达产为全市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新增企业1019家,占全省规上工业新增总量的12.2%,位居全省第3;其中,月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7家,位居全省第1。2020年,月度新增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6%,直接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1个百分点。

(四)从工业生态看,绿色发展助推经济良性循环

“十三五”期间,南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工业生态效益日益彰显。五年来,全市先后开展“263”减化、化工企业“四个一批”、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化工企业入园率从2015年的45%提升至2020年底的69.9%。高耗能行业产值下降明显,2020年高耗能产值同比下降1.2%,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3.2%,比2019年下降2.2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累计下降31.3%,超过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11.3个百分点。2020年南通空气质量优良比率达到87.7%,省内列第一,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

三、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五年来的工业发展历程,南通工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与矛盾。

(一)部分传统行业增长乏力

“十三五”期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但部分传统产业后续增长动力明显不足。2020年,纺织行业受疫情影响明显,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4.4%,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3%,占比较2015年下降0.8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受环保整治影响,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7%,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2.5%,占比较2015年下降1.5个百分点。

(二)工业产品附加值仍然偏低

“十三五”期间,南通工业产业结构虽不断优化,但不少高技术产品及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进口,南通工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加工组装环节,工业产品附加值仍然偏低。全市大多数小微型企业主要从事贴牌加工,这些小微型企业更多地只看到了自身的加工制造能力,而忽视了自身品牌竞争力的发展。2019年,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2.7%,仅比2015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不升反降,由2015年的位列第8位降到第9位。

(三)工业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加大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低于同时期规上工业产值增幅0.7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应收账款较快增长和库存增加问题突出。2020年,两项资金(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同比增长18.8%,增幅较2019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8.3%,产成品增长20.7%,分别较2019年提高14.2和15.9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是南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更是南通工业转型升级、高端突破的关键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南通的交汇叠加,南通工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百年未有之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南通应进一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延伸和拓展制造产业链的长度和厚度,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加快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着力畅通国内外经济双循环,保持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向好态势,继续发挥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与支撑作用,不断把“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