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企业生产恢复加快,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开局稳健,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但部分行业增长乏力,小微企业恢复缓慢,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等问题仍需引起关注。
一、规上工业生产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总体运行态势稳中向好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2022年全年、2022年同期分别提升1.8、0.7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列全省第7位,位次较2022年全年前移4位,较2022年同期前移2位。从相关指标看,一季度全市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2.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9.0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3月份制造业PMI为52.5%,环比回升2.3个百分点,较全省PMI高1.2个百分点。
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走势图
(二)七成以上行业生产实现增长
一季度,全市列统的34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工业产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0.6%。按累计产值排名的前十大行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3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十大重点行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73.6%,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9.4%,合计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6个百分点,有效支撑全市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三)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前100强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中,产值同比增长的有71家,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59家。一季度,重点企业累计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38.7%,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1.9%,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5.6%,合计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中天钢铁、嘉通能源、轩达高分子、金桥油脂、国轩新能源等企业产值均实现倍增。
(四)多数地区运行态势稳定
一季度,市区、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0%、6.1%,呈现市区快于县区的发展格局。从板块来看,除苏锡通外,其他9个板块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海门受新增企业中天钢铁拉动,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位列全市第一;通州、开发、海安增加值增速均在8%以上。苏锡通受消费电子需求减弱、汽车行业订单下行等因素影响,增加值同比下降6.4%,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3个百分点。
(五)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市列入统计的299种工业产品中,133种产品产量呈同比增长态势,较2022年全年增加16种;增长面为44.5%,较2022年全年扩大5.6个百分点。主要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锂离子电池、变压器、纸制品、化学纤维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61.4%、80.5%、50.8%、35.0%。
二、全市规上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规上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3.9%,较2022年全年加快4.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2.7%。一季度,8个装备大类行业产值全部保持同比增长的态势,其中铁路船舶、仪器仪表、电气机械行业分别增长53.4%、19.0%、16.0%,较2022年全年加快42.1、8.2、11.4个百分点;金属制品、通用设备行业由2022年同比下降2.7%和2.8%转为同比增长9.5%和3.4%。
(二)民营企业贡献回升
一季度,针对民营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显效加力,规上民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0%,较2022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由2022年全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转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贡献明显回升,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5.0%,较2022年全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表现突出,一季度规上私营企业产值同比增长8.7%,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5.6%。
(三)新增能级有序推进
一季度,全市共有84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其中新建投产企业164家、小升规企业676家),实现产值增量55.1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26.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8个百分点。从地区看,启东、如皋、如东新增达规企业产值增量位列前三,分别为14.1亿元、11.6亿元、9.5亿元,对其一季度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17.5%、100.3%、30.6%。从企业看,亿纬林洋、九州星际、昭晟机电、启东沃太新能源、昱辉光能等5家企业一季度产值增量均在2亿元以上,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企业预期有所改善
一季度,全市13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列入生产经营景气状况专项调查,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19.4%。从调查结果来看,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其中,企业景气指数为122.4,较去年三、四季度分别提升6.9点和5.0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6,较去年三、四季度分别提升6.7点和4.7点,两项指数均呈现持续提升的态势。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增长乏力
十大重点行业中有6个行业增长不及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受市场需求不旺及价格下滑影响,一季度产值同比下降14.4%,影响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如江山农药、星辰合成材料产值均下降较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房地产低迷订单缩减影响,一季度产值下降2.4%,其中细分行业水泥和水泥制品制造分别下降12.9%和11.7%;纺织业受海外市场订单转移影响恢复缓慢,一季度产值仅增长0.6%。
(二)小微企业恢复缓慢
全市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生产恢复相对较缓。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共有6254家小微企业,企业数占比高达92.9%。一季度,小微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7%,增速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大中型企业5.4、11.1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146家小微企业停产,超3000家小微企业产值同比下降,合计影响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0.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生产积极性亟待提高。
(三)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外需市场低迷,全市工业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形势不容乐观。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由2022年增长12.1%转为下降8.2%,低于销售产值增速13.5个百分点。从产品看,与出口景气高度相关的金属集装箱一季度产量同比下降15.7%,直观反映当下海外市场需求不旺。从行业看,出口占比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由2022年增长17.4%转为一季度下降28.3%;纺织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1.4%,降幅较2022年扩大10.5个百分点。
(四)企业盈利能力减弱
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低于同时期规上工业产值增幅3.7个百分点,较2022年回落4.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9%,降幅较2022年扩大22.8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5.44元,较2022年增加1.55元,成本费用的提高,进一步挤占企业盈利空间。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0.7%,较2022年扩大1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7.1%。
总体来看,一季度南通工业呈现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存在,全市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实现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下阶段,要继续优化民企营商环境,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信心,有效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努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