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扎实推进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全市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生产销售持续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总体稳定。
一、企业效益总体稳定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利润总额下降3.1%,降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列全省第8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
(一)利润总额企稳向好
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回落,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增长13.3%、6.5%,7月跌至下降区间,10月探底后企稳回升,全年利润下降3.1%。
分门类看,制造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分行业看,34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2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7.9%、37.1%和34.6%;4个行业亏损,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较多,亏损8.5亿元,利润比上年减少14.2亿元;18个行业利润比上年下降,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下降30.5%、22.2%。分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下降14.9%,股份制企业下降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9%,民营企业下降9.2%。分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0.8%,中型企业下降7.1%,小微企业下降2.5%。
图1: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累计增速走势
单位:%
(二)利润结构有所改善
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提升。2022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9.1%,延续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47.7%,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88.5亿元,是规上工业利润增加最多的制造业行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增长37.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新能源产业等带动,全年利润增长8.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9%,增幅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14.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利润总额提升3.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8.67%,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消费品制造业趋于改善。随着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消费品行业活力增强。2022年,全市消费品制造业利润虽下降12.3%,但降幅较1-11月收窄6.3个百分点。13个主要消费品行业中,有12个行业利润比1-11月改善。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分别增长28.1%、14.5%和5.6%。
(三)企业费用有所下降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费用比上年下降1.5%,其中,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下降较快,比上年分别下降8.0%、9.3%。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77元,比上年减少0.41元。
(四)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比上年增长10.5%,企业研发强度为2.94%,比上年提升0.09个百分点。分类型看,大中型企业研发强度为3.11%、小微企业为2.78%;分行业看,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研发强度较高,分别为4.55%和4.28%。
二、存在问题亟需关注
(一)营业成本较快增长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成本比上年增长8.5%,增幅高于营业收入1.5个百分点;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12元,比上年增加1.13元。10月以来,单位成本由增转降,企业利润趋于恢复改善。
图2:2022年规上工业利润率、单位成本走势
单位:%
(二)部分行业、企业亏损较多
一是企业亏损面较大。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268家,比上年增加389家;企业亏损面为19.4%,较上年扩大4.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22.9%;企业营业利润率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二是原材料制造业利润总额下降16.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行业持续处于亏损状态,全年亏损8.5亿元,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1.8个百分点。
(三)企业资金压力仍然较大
两项资金仍处于高位。202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比上年增长20.9%、产成品存货增长17.6%,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为43.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7.8天,比上年增加2.2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80.4天,比上年增加9.2天。
(四)价格“剪刀差”制约利润改善
价格“剪刀差”持续存在。2022年,江苏工业生产者购进、出厂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5.8%、3.2%,全年价格“剪刀差”2.6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生产者购进、出厂价格分别下降0.9%、1.5%,“剪刀差”仍有0.6个百分点,预计价格因素短期内仍将继续影响工业利润改善。
总的来看,2022年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回稳向上,工业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但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工业企业效益恢复仍面临较多挑战。下阶段,要积极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继续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推动全市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企稳回升。